已经有大半个月没写项目手记了,除了工作繁忙,需要考虑和调研的东西太多以外,项目进入蓝图阶段,项目组(包括顾问方)都开始谨慎了起来。
对于企业来讲,变数是随时会发生的,呼叫中心不仅会收缩到5个点,而且会从多媒体公司里面剥离出去,放到平台部门。这样管理是不错的,但目前所谓的呼叫中 心,其实还仅仅是个电话中心,其运作受制于电信4008和系统不完备等因素。其次,由于其业务并未成形,割裂后会造成信息接入和业务接口的衔接问题,能否 降本和提高效率也是问题。本来,领导准备把呼叫平台和CRM全部放到平台上去,但最后的结果是分离,也许公司是在为呼叫业务将来的外包做准备吧。对于我而 言,相当于丢掉了一个包袄,可以把工作重心集中在CRM和相关的ECC、BI、SCM等系统的管理和研究上面。
讲一下未来蓝图的研讨方面,一部分人(如备件处)对CRM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提的要求超出了CRM管理和本次实施的范畴,搞得项目组都很郁闷。但我告诉项 经,有期望终归是好事,至少他们有热精,在关注这个系统,关键点是大家求同存异,以业务为主线,确定一个契合点,或叫“妥协点”。把CRM系统可行的底线 给他们,让他们来确定流程;还有另一部分人,可能平时研讨时都不怎么提问题,电子文档反馈时也没问题,一旦打印出来让他们签字时,问题就来了。项目组应充 分关注这部分用户,因为可能他们的需求并未在前期充分表达出来,后续实施时对流程实现会抵触,甚至推翻重来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这些用户相关的业务。
我最近抽时间在看顾问方带过来的SAP CRM Library,发现很多地方在IDES系统里面都不一样,后来才发现文档是CRM 5.0的,而IDES却装的4.0。据说,是因为神码顾问带错了IDES光盘,真是太不小心了。如图(IDES版本号):
另外,对SAP我也要批评一下,汉化做得不好也就算了,IDES里面居然还有很多界面还是德文的。如图:
其实,用过SAP R/3生产用户的朋友都晓得,至今SAP也只是汉化了用户常用的一些事务界面,还有很多配置和开发界面是英文的,常常还会不经意地弹一些德文提示框出来。在本地化方面,SAP应该向微软好好学习。
说一下我对SAP CRM的感受。
SAP CRM按它自己文档的说法,主要适用于医药、快速销费品和高科技领域,长虹是家电行业,被归入High Tech虽然说得过去,但其实很多业务流程在CRM里面并没有标准的流程可以套用。我也看过其它一些国外和国内的CRM或售后服务系统,并不一定比SAP CRM差,有些甚至提供一起拿来就用的功能,或者根本就是为家电业设计的。
当然,SAP CRM对于已实施SAP R/3或ECC的企业是很有吸引力的,基于SOA的无缝集成是Sales的杀手锏之一。但真正实施起来,我们才发现CRM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和ECC的交流并非那么无缝。SAP CRM的实施,和R/3实施有很大不同,标准的东西除了一些主数据和基本的流程外,二次开发的东西太多,不客气地讲,顾问公司其实是以SAP CRM为范本,来为客户做CRM开发。所以,SAP CRM最终实施成败和效果,除了取决于需求调研和流程设计外,更重要的是顾问方开发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我的总体感觉,SAP CRM并非是一个很成熟的产品,至少对于传统家电制造行业是这样,也许经过长虹这个项目,他们会把长虹的很多经验放到“SAP最佳实践”(SAP Best Practice)里面。
神码的顾问曾私下抱怨,他们从来不敢对业务方说“不能实现”,这是很奇怪的。我觉得他们可能更多地站在了开发者的角度来做项目,而没有作为业务咨询顾问来 做项目。这其实有很大的区别,业务方提的要求并非完全合理,不经过BPR而是完全Copy现有业务流程(仅在细节上做些小调整)的CRM项目,上线后将为 后续运作带来隐患。这样的系统(以业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将很快不能适应公司对服务的要求,上线时片刻轻松将带来无限的麻烦。
顺便说一句,长虹的CRM项目还没进入开发阶段,已被神码作为成功案例到处讲了,这样不好。
链接:《SAP CRM项目手记》系列
SAP CRM项目手记(10) - 反省我们的问题
SAP CRM项目手记(9)
SAP CRM项目手记(8)
SAP CRM项目手记(7)
SAP CRM项目手记(6)
SAP CRM项目手记(5)
SAP CRM项目手记(4)
SAP CRM项目手记(3) - SAP顾问的软肋
SAP CRM项目手记(2) - 为售后服务项目启动会而忙碌
SAP CRM项目手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