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logs.com/zyh-nhy/archive/2009/01/22/1380000.html
当两个类之间有继承关系时,第一次构造子类的实例时,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的:
1. 子类的静态成员初始化语句
2. 子类的静态构造函数
3. 子类的非静态成员初始化语句
4. 父类的静态成员初始化语句
5. 父类的静态构造函数
6. 父类的非静态成员初始化语句
7. 父类的构造函数
8. 子类的构造函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出现上述顺序的原因是,在执行完子类的静态构造函数后(也就是第四步),程序会接着执行子类的构造函数,但是,此时,程序会先自动访问该构造函数继承的父类的构造函数(如果没有显式继承,那么就默认继承父类的默认构造函数,如果父类没有默认构造函数,那么会出现编译错误),而且,由于是第一次访问父类,因此会先运行静态成员初始化的代码和静态构造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