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算法

    技术2022-05-13  10

    A*高效搜索算法 2006/09/11 rickone

    了解了基本搜索算法,下面就来看A*,神奇的A*。(--->搜索方法小结)

    A*是一种启发式搜索,一种有序搜索,它之所以特殊完全是在它的估价函数上,如果我要求的是从初始结点到目的结点的一个最短路径(或加权代价)的可行解,那对于一个还不是目标结点的结点,我对它的评价就要从两个方面评价:第一,离目标结点有多近,越近越好;第二,离起始结点有多远,越近越好。记号[a,b]是表示结点a到结点b的实际最短路径代价。设起始结点为S,当前结点为n,目标结点为G,于是n的实际代价应该是f*(n)=g*(n)+h*(n),其中g*(n)=[S,n],h*(n)=[n,G],对于是g*(n)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在搜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搜索的顺序对它进行累积计算,当然按BFS和DFS的不同,我们对它的估价g(n)可以满足g(n)>=g*(n),大多可以是相等的。但是对于h*(n)我们却了解得非常少,目标结点正是要搜索的目的,我们是不知道在哪,就更不知道从n到目标结点的路径代价,但是或多或少我们还是可以估计的,记估价函数f(n)=g(n)+h(n)。

    我们说如果在一般的图搜索算法中应用了上面的估价函数对OPEN表进行排序的,就称A算法。在A算法之上,如果加上一个条件,对于所有的结点x,都有h(x)<=h*(x),那就称为A*算法。如果取h(n)=0同样是A*算法,这样它就退化成了有序算法。

    A*算法是否成功,也就是说是否在效率上胜过蛮力搜索算法,就在于h(n)的选取,它不能大于实际的h*(n),要保守一点,但越接近h*(n)给我们的启发性就越大,是一个难把握的东西。

    A*算法流程:首先将起始结点S放入OPEN表,CLOSE表置空,算法开始时:1、如果OPEN表不为空,从表头取一个结点n,如果为空算法失败2、n是目标解吗?是,找到一个解(继续寻找,或终止算法);不是到33、将n的所有后继结点展开,就是从n可以直接关联的结点(子结点),如果不在CLOSE表中,就将它们放入OPEN表,并把S放入CLOSE表,同时计算每一个后继结点的估价值f(n),将OPEN表按f(x)排序,最小的放在表头,重复算法到1

    最短路径问题,Dijkstra算法与A*A*是求这样一个和最短路径有关的问题,那单纯的最短路径问题当然可以用A*来算,对于g(n)就是[S,n],在搜索过程中计算,而h(n)我想不出很好的办法,对于一个抽象的图搜索,很难找到很好的h(n),因为h(n)和具体的问题有关。只好是h(n)=0,退为有序搜索,举一个小小的例子:

    与结点写在一起的数值表示那个结点的价值f(n),当OPEN表为空时CLOSE表中将求得从V0到其它所有结点的最短路径。考虑到算法性能,外循环中每次从OPEN表取一个元素,共取了n次(共n个结点),每次展开一个结点的后续结点时,需O(n)次,同时再对OPEN表做一次排序,OPEN表大小是O(n)量级的,若用快排就是O(nlogn),乘以外循环总的复杂度是O(n^2logn),如果每次不是对OPEN表进行排序,因为总是不断地有新的结点添加进来,所以不用进行排序,而是每次从OPEN表中求一个最小的,那只需要O(n)的复杂度,所以总的复杂度为O(n*n),这相当于Dijkstra算法。在这个算法基础之上稍加改进就是Dijkstra算法。OPEN表中常出现这样的表项:(Vk,fk1)(Vk,fk2)(Vk,fk3),而从算法上看,只有fk最小的一个才有用,于是可以将它们合并,整个OPEN表表示当前的从V0到其它各点的最短路径,定长为n,且初始时为V0可直接到达的权值(不能到达为INFINITY),于是就成了Dijkstra算法。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八数码难题,一个A*的好例子。问题描述为有这样一个3*3方阵格子:

    格子上有1-8八个数字外加一个空格,每次只能把与空格相临的一个数字移到空格内,移动一次算作一步,给出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求如何以最少的步数完成移动?

    设计A*算法时,g(n)就取当前已移动的步数,h(n)取各个数字到目标状态中对应数字的位置的最短距离之和,这样选取的原因是,对于每一次移动,只能使一个数字改变一个相临位置,所以h(n)步是至少需要的,所以满足h(n)<=h*(n)。

    A*的成功之处就是在选择好的h(n),如果实在没办法令它为0也是可以求得问题的解的。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