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核心技术

    技术2022-05-11  96

    Ch1. Spring概述

    Spring为企业应用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解决方案,包括基于依赖注入的核心机制,基于AOP的声明式事务管理,与多种持久层技术的整合,以及优秀的Web MVC框架等。Spring支持对POJOPlain Object Java Object,指最传统的Java对象,和任何模式都无关)的管理。

        Spring的作者是Rod JohnsonSpring独立于应用服务器,甚至无需应用服务器的支持。

    1.    Spring体系介绍

    l         核心机制

    l         Context容器

    l         Web支持

    l         MVC框架

    l         DAO支持

    l         ORM支持

    l         面向方面编程支持

    1.1Sping的核心和Context

    Spring使用BeanFactory作为应用中负责生产和管理各组件的工厂,同时也还是组件运行的容器。BeanFactory根据配置文件确定容器中bean的实现,管理bean之间的依赖关系。ApplicationContextBeanFactory的增强,该接口提供了在J2EE应用中的大量增强功能。

    1.2SpringWebMVC

    SpringWeb框架围绕分发器(DispatcherServlet)设计,DispatcherServlet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处理器。SpringMVC框架提供清晰的角色划分:控制器、验证器、命令对象、表单对象和模型对象、分发器、处理器映射和视图解析器。Sping支持多种表现层技术:VelocityXSLT等等;甚至可以直接输出pdf电子文档,或者excel文档。

    1.3Spring的面向方面的编程

    AOP完善Spring的依赖注入(DI)。AOP提供声明式事务管理。Spring支持用户自定义切面。Spring也能和AspectJ整合。

    1.4Spring的持久化支持

    对各种持久化技术提供一致的编程方式。

    2.    Spring的基本设计思想

    Spring实现了两种设计模式:工厂模式和单例模式。

    例如:使用Spring至少有一个好处,即使没有PersonFactory,程序一样可以使用工厂模式,所有工厂模式的功能,Spring都可以提供。Spring对接受容器管理的bean,默认采用单体模式管理。

    3.    Spring的核心机制

    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和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是同一个概念。具体含义是:当某个角色需要调用另一个角色的协助时,在传统的程序设计中,通常由调用者创建被调用者的实例。但在Spring中,创建被调用者的工作不再由调用者完成,因此称作控制反转;创建被调用者的实例的工作通常由Spring容器来完成,然后注入调用者,因此也称为依赖注入。Spring的依赖注入对于调用者和被调用者几乎没有任何要求,完全支持对POJO之间依赖关系的管理。依赖注入通常有两种:设值注入和构造注入。

    3.1设值注入

    通过setter方法来传入被调用者的实例。Spring会自动接管每个bean定义里的property元素定义。Spring会在执行无参构造函数和创建默认的bean实例后,调用对应的setter方法为程序注入属性值。Property定义的属性值将不再由该bean来主动创建、管理。而改为被动接受Spring的注入。业务对象的更换变得相当简单,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从代码里分离出来,通过配置文件动态管理。

    3.2构造注入

    通过构造函数完成依赖关系的设定。区别在于:创建Person实例中Axe属性的时机不同――设值注入是先创建一个默认的bean实例,然后调用对应的setter方法注入依赖关系;而构造注入则在创建bean实例时,已经完成依赖关系的注入。

    注入方式

    优点

    设值注入

    (1)         直观

    (2)         对于复杂的依赖关系,如果采用构造注入,会导致构造器过于臃肿,性能下降

    (3)         属性可选时,多参数的构造器更加笨重

    构造注入

    (1)         可在构造器中决定依赖关系的注入顺序

    (2)         无需担心后续代码的破坏

    (3)         更符合高内聚原则

    建议采用设值注入为主,构造注入为辅的注入策略。

     

     

     

     

     

     

     

     

     

     

     

     

     

     

     

     

     

     

     

     

     

     

     

     

     

    Ch2 Spring中的beanBeanFactory

    1.    Bean

    1.1定义bean时,必须指定两个属性:

    (1)      id:确定bean的唯一标识符。

    (2)      class:bean的具体实现类。

     

    1.2bean的基本行为

    单例(singleton)和原型(prototype)两类。每次请求单例的bean,返回同一个对象;对于non-singleton行为的beanBeanFactory角色的行为几乎完全等于new关键字的作用,每次请求都将产生新的实例。可以通过singleton="true"来设定bean的基本行为。建议Spring中的bean应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每个bean的实现类都应该提供无参数的构造函数。

    2)接受构造注入的bean,则应提供对应的构造函数。

    3)接受设值注入的bean,则应提供对应的setter方法,并不强制提供对应的getter方法。

     

    1.3 实例化bean

    3种方法:

    1)调用构造函数“new”一个实例。

    2BeanFactory调用某个类的静态工厂方法创建bean

    主要有以下变化:

    l         class元素不再是bean的实现类,而是静态工厂类。

    l         必须有factory-method属性确定产生实例的静态工厂方法。

    l         静态工厂方法需要参数,则使用<constructor-arg>元素确定静态工厂方法。

    (3)      BeanFactory调用实例工厂方法创建bean

    采用实例工厂方法创建bean不能含有class元素,应指定如下两个属性:

    l         工厂beanid,该id属性应该对应Spring容器中的一个工厂bean

    l         工厂方法名,该方法可以产生bean实例。

    与调用静态工厂方法的区别:

    l         实例工厂方法,必须将实例工厂配置成bean实例;调用静态工厂方法,无需配置工厂bean

    l         实例工厂方法,必须使用factory-bean属性确定工厂bean;而静态工厂方法创建bean,则使用class元素确定静态工厂类。

     

    1.4            bean特性的深入

    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初始化容器中bean的时机不同,前者等到程序需要bean实例的时候才创建bean;后者等到加载ApplicationContext实例时,会自动创建容器中的全部beanBean的依赖通常可以接受如下元素指定值:

    l         value

    l         ref:对属性值是其他bean的情况,推荐采用ref,而不是valueref的两个属性:bean用于确定不在同一个XML配置文件中的bean;而local用于确定在同一个XML配置文件中其他bean,并且local属性只能是其他beanid属性。

    l         bean:定义嵌套bean实例属性,而不是Spring中已经存在的bean,没有id属性。损失了灵活性,提高了内聚性。

    l         listsetmap以及props:分别用于设置类型为ListSetMapPropertis的属性值。

    1.4.1    使用depends-on强制初始化bean

    1.4.2    自动装配

    自动装配减少了配置文件的工作量,但降低了依赖关系的透明性和清晰性。设置bean元素的autowire属性,指定自动装配,可取值如下:nobyNamebyTypeconstructorautodetect。对于大型的应用,不鼓励使用自动装配,不利于高层次解耦。

    1.4.3    依赖检查

    默认是不使用依赖检查,通过bean元素的dependency-check属性来设置依赖检查,该属性有以下的值:nonesimpleobjectall

    1.5            Bean的生命周期

    1.5.1    协调不同步的bean

    singleton bean依赖于non-singleton bean时,singleton bean只有一次初始化机会,依赖关系的设置也在初始化时进行,会产生不同步现象。解决办法是利用方法注入。要保证lookup方法注入每次产生新的bean实例,必须将目标bean部署成non-singleton。否则,由于容器中只有一个bean实例,即使采用lookup方法注入,每次依然返回同一个bean实例。Lookup方法注入不仅用于设值注入,也可以用于构造注入。

    1.5.2    定制bean的生命周期行为

    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行为主要为如下两个时机:

    l         bean的全部依赖注入之后。Spring提供2种方式在bean的全部属性设置之后执行特定的行为:使用init-method;实现InitializingBean接口。

    l         bean即将被销毁之前。Spring提供2种方式在bean销毁之前执行特定的行为:使用destroy-method;实现DisposableBean接口。

    1 使用init-method的例子

    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

    spring实例化依赖beansteelaxe实例...

    spring初始化主调beanchinese实例...

    spring执行依赖关系注入...

    正在执行初始化方法...

    2)实现接口InitializingBean或者DisposableBean污染了代码,是侵入式设计,因此不推荐使用。

     

     

     

     

     

     

     

     

     

     

    Ch3 bean的高级功能

    Bean的管理,是Spring的核心部分。

    3.1 bean的继承

    bean定义可以从父bean定义继承部分配置。它也可以覆盖一些配置,或者添加一些配置。

    3.1.1 抽象bean

    bean不需要实例化,它只是作为子bean定义的模板使用,而ApplicationContext默认初始化所有的singleton bean,可以使用abstract=”true”来阻止初始化父bean。抽象bean是一个bean模板,容器会忽略所有抽象bean定义,也不会实例化抽象bean,所以抽象bean可以没有class属性。并且只要企图初始化抽象bean,都将导致错误。

    3.1.2 定义子bean

    bean可以从父bean继承实现类、构造器参数、属性值,也可增加新的值。如果指定init-methoddestroy-methodfactory-method属性,则它们会覆盖父bean的定义。

    bean无法从父bean继承如下属性:depends-onautowiredependency-checksingletonlazy-init。在子bean中指定parent属性即可。对于class属性,父子bean中必须指定一个,如果子bean中指定了class属性,则将覆盖父bean中的属性。

    3.1.3 Spring中的bean的继承和java中的继承的区别

    前者只是实例和实例之间的参数的延续,是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类和类之间的关系。

     

    Spring中的bean继承

    Java中的继承

    类型

    bean和父bean可以是不同的类型

    子类是一种特殊的父类

    表现

    实例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参数值的延续

    类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方法、属性的延续

    多态

    bean不可作为父bean使用,不具备多态性

    子类实例可以作为父类实例使用

    3.2高级依赖注入

    3.2.1 属性值的依赖注入

        通过PropertyPathFactoryBean来完成的。必须指定如下2个属性:

    (1)targetBeanName:用于指定目标bean,确定获取哪个bean的属性值。(2)propertyPath:用于指定属性,确定获取目标bean的哪个属性值。

    3.2.2 field值的依赖注入

        通过FieldRetrievingFactoryBean来完成的,用来获取目标beanfield值。获得的值可以注入其他bean,也可以直接定义成新的bean

    3.2.3 方法返回值的依赖注入

        通过MethodInvokingFactoryBean来完成的,用来获得某个方法的返回值,该方法既可以是静态方法,也可以是实例方法。获得的值可以注入其他bean,也可以直接定义成新的bean。使用实例方法返回值,必须指定如下2个属性:

    1targetObject:确定目标bean,该bean既可以是容器中已有的bean,也可以是嵌套bean

    2targetMethod:确定目标方法,通过确定目标bean的哪个方法返回值注入。

    使用静态方法返回值,必须指定如下2个属性:

    1targetClass:确定目标class

    2targetMethod:确定目标方法,通过确定目标bean的哪个方法返回值注入。

    3.3 使用BeanPostProcessor

        如果有更多的方法,需要在被创建时被调用,可使用BeanPostProcessor接口。

    3.4 使用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如果需要beanBeanFactory实例化之后,对BeanFactory进行某些处理,可让该bean实现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接口。

        实现BeanFactoryPostProcessor接口的bean能对BeanFactory执行处理,这种bean称其为容器后处理器。Spring提供许多容器后处理器,包括:

    1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属性占位符配置器。

    2PropertyOverrideConfigurer:另一种属性占位符配置器。

    如果PropertyOverrideConfigurer属性文件中有对应配置信息,XML文件中的配置信息被覆盖;否则直接使用XML文件中的配置信息。

    3BeanNameAutoProxyCreator:自动生成代理的辅助类。

    3.5 与容器交互

        Spring容器本质上是一个高级“工厂”,负责产生bean的实例。容器通常有2种表现形式:

    l         BeanFactory

    l         ApplicationContext

    3.5.1 工厂bean简介与配置

    工厂bean的配置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产品bean的配置。产品bean不需要提供class元素配置产品bean通常有如下2种方法:

    l         使用factory-method属性确定工厂方法

    l         bean方法返回值定义成bean实例

    3.5.2 使用FactoryBean接口

    可简化工厂bean的开发。

    3.5.3 使用BeanFactoryAware获取BeanFactory

    3.5.4 使用BeanNameAware回调本身

    3.6 ApplicationContext介绍

        Context的基础是ApplicationContext接口,它继承BeanFactory接口,提供BeanFactory所有的功能。为了以一种更面向框架的方式工作,context包使用分层和有继承关系的上下文,包括:

    l         MessageSource,提供国际化支持。

    l         资源访问,比如URL和文件。

    l         事件传递。

    l         载入多个配置文件。

    3.6.1 国际化支持

        MessageSource Bean的名字必须是messageSource。通常采用Spring的实现类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

    3.6.2 事件处理

        是通过ApplicationEvent类和ApplicationListener接口来实现的。如果容器中有一个ApplicationListener bean,每当ApplicationContext发布ApplicationEvent时,ApplicationListener bean将自动响应,这是标准的观察者模式Spring提供如下3个内置事件:

    l         ContextClosedEvent

    l         ContextRefreshedEvent

    l         RequestHandledEvent

    3.6.3 web应用中自动加载ApplicationContext

    可通过ContextLoader声明式的创建ApplicationContextContextLoader有两个实现类:

    l         ContextLoaderListener

    l         ContextLoaderServlet

    web.xml中添加如下:

    <context-param>

        <param-name>

           contextConfigLocation

        </param-name>

        <param-value>

           /WEB-INF/daoContext.xml /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param-value>

    </context-param>

    <Listener>

        <Listener-class>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Listener

        <Listener-class>

    </Listener>

     

    <servlet>

        <servlet-name>contex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ContextLoaderServlet</servlet-class>

        <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

    </servlet>

    应将context的启动级别设成最小,即最优先启动。

    3.7 汇总多个XML配置文件

    每个配置文件仅仅配置功能近似的bean,多个配置文件最终的汇总的方式如下:

    l         使用ApplicationContext加载多个配置文件;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的区别在于:前者从当前目录搜索配置文件;而后者从classpath路径搜索配置文件。

    l         Web应用启动时加载多个配置文件;通过ContextLoaderListener可以加载多个配置文件。

    l         XML配置文件中导入其他配置。元素import可用于导入其他配置文件。

    Ch4 Spring中的资源访问

        传统的资源访问通常采用java.net.URL和文件IO,操作复杂,对于某些特定的资源,例如访问ServletContext下的某个文件,没有提供专门的APISpring则通过Resource接口完成,对资源访问提供了更多的包装。

    4.1 传统资源访问和Spring的资源访问

    1. 传统资源访问

    java.net.URL的构造函数如下:

    URL(String protocol, String host, int port, String file, URLStreamHandler handler) Creates a URL object from the specified protocol, host, port number, file, and handler.

    2. Spring中的资源访问

    Resource直接可以作为资源访问的工具类使用。

    Interface Resource

    Interface for a resource descriptor that abstracts from the actual type of underlying resource, such as a file or class path resource.

    4.2 Resource实现类

    4.2.1 访问网络资源

        UrlResource类实现。

    4.2.2 使用ClassPathResource

        加载在classpath路径里搜索到的资源。自动搜索位于WEB-INF/classes下的资源文件,无需使用绝对路径。

    4.2.3 访问文件系统资源

        通过FileSystemResource访问本地文件系统。与前面的2种访问资源的区别在于:资源字符串确定的资源位于本地文件系统内,而且无需前缀。

    4.2.4 访问应用相关资源

        访问web context相对路径的资源,采用ServletContextResource类。通过java.io.File访问要求资源解压缩,而且在本地文件系统内;而使用ServletContextResource则无需关心资源是否被解压,总可通过servlet容器访问。

    4.2.5 访问输入流资源

        只有没有合适的Resource实现时,才考虑使用InputStreamResource。通常情况下,优先考虑ByteArrayResource,或者FileSystemResource实现。InputStreamResource是一个被打开的Resource,如果需要多次读取某个流,就不要使用InputStreamResource

    4.2.6 访问字节数组资源

        通过ByteArrayResource来实现对字节数组资源的访问。实际应用中,字节数组可能通过网络传输获得,也可能通过管道流获得。

    4.3 ResourceLoader接口和ResourceLoaderAware接口

    4.3.1 使用ResourceLoader

    实现类可以返回一个Resource类实例。常见前缀:

    l         classpath:从classpath加载资源,创建classpath实例。

    l         fle:以UrlResource实例访问本地文件系统的资源。

    l         http:以UrlResource实例访问web服务的资源

    l         无前缀:取决于ApplicationContext的实现。

    4.3.2 使用ResourceLoaderAware

    部署在容器中的ResourceLoaderAware能够获得容器的引用。

    4.4 使用Resource作为属性

    如果bean需要访问资源,2种办法:

    l         代码中创建Resource实例,资源的位置固定在代码中,不好。

    l         使用依赖注入,允许动态配置资源的位置。甚至可以指定资源的访问策略,在配置文件中使用特定前缀,就可使用特定的Resource实现。

    4.5 ApplicationContext中使用资源

        确定资源访问策略通常有以下2个办法:

    l         ApplicationContext实现类来确定访问策略,通过前缀指定资源访问策略,仅对当次有效,以后还是根据ApplicationContext实现类来确定的。建议显示采用对应的实现类。

    l         前缀确定访问策略。Classpath*、“beans*.xml”。

    Ch5 表现层数据的处理

        类型转换和数据校验是表现层数据处理的两个任务。

    5.1表现层数据的处理

    5.1.1 类型转换

    多种数据类型

    字符串类型

    输入

    输出

    5.1.2 数据校验

    1. 客户端校验

        通常采用JavaScript完成。

    2. 服务器端校验

    5.2 Spring支持的表现层数据处理

        Spring提供web mvc框架实现,提供:

    l         数据绑定,通过spring:bind标签完成。

    l         Bean包装,bean包装的核心是BeanWrapper接口,程序中并不直接使用BeanWrapper,而使用DataBinderBeanFactory,这两个类加强了BeanWrapper的功能。

    l         数据校验,通过ValidatorErrors类完成。

    web mvc中,数据绑定和数据校验几乎同时完成。

    5.3 bean包装

    5.3.1 获取修改bean属性

        BeanWrapper接口的方法:

    l         setPropertyValue(String propertyName, Object value) 或者setPropertyValue(PropertyValue pv)

    l         getPropertyValue(String propertyName)

    5.3.2 类型转换

        使用PropertyEditor自动完成类型转换。

    5.3.3 内建的PropertyEditor

        ByteArrayPropertyEditorClassEditorCustomBooleanEditorCustomCollectionEditorCustomDateEditorCustomNumberEditorFileEditorInputStreamEditorLocaleEditorPropertiesEditorStringTrimmerEditorURIEditor等等。

    5.3.4 自定义PropertyEditor

        继承java.beans.PropertyEditorSupport,重写setAsText(String text)方法。

    5.4 数据校验

        通过ValidatorErrors类完成,校验时,Validator将校验错误发送给Errors队象。具体的校验可用ValidationUtils完成。

    Ch6 SpringAOP的支持

        AOP不会取代OOP,而是作为OOP的补充。AOP从动态的角度考虑程序结构,提取业务处理过程的切面。AOP框架具有以下2个特征:

    l         各个步骤之间的良好隔离性。

    l         源代码无关性。

    6.1 AOP入门

    6.1.1 概念

    l         切面:关注点的模块化,关注点可能横切多个对象。

    l         连接点:程序运行过程中明确的点,如方法的调用,或者异常的抛出。Spring AOP中,连接点总是方法的调用,Spring并没有显式的使用连接点。

    l         处理:AOP框架在特定的连接点执行的动作。处理包括“around”、“before”、“throws”等类型。大部分框架都以拦截器作为处理模型。

    l         切入点:系列连接点的集合,它确定处理触发的时机。AOP框架允许开发者自己定义切入点:例如使用正则表达式。

    l         引入:添加方法或者字段到被处理的类。Spring允许引入新的接口到任何被处理的对象。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引入,使任何对象实现IsModified接口,以此来简化缓存。

    l         目标对象:包含连接点的对象;也称为被处理对象,或者被代理对象。

    l         AOP代理:AOP框架创建的对象,包含处理。Spring中的AOP代理可以是JDK动态代理,也可以是CGLIB代理。前者为实现接口的目标对象的代理,后者为不实现接口的目标对象的代理。

    6.1.2 A OP代理

        AOP代理提供比目标对象更加强大的功能。目标对象是蓝本,AOP代理是目标对象的加强,在目标代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属性和方法,提供更加强大的功能。Spring对接口实现类采用Dynamic Proxy实现AOP,而对没有实现任何接口的类,则通过CGLIB实现AOP代理。

    6.2 SpringAOP的支持

        如果处理非常细粒度的对象,AspectJ是更适合的选择。

    6.2.1 Spring的切入点

        org.springframework.aop.Pointcut是切入点的抽象。

    1)正则表达式切入点

        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Perl5RegexpMethodPointcutSpring的正则表达式切入点。org.springframework.aop.support. JdkRegexpMethodPointcut(默认使用)则是另一种正则表达式切入点。

    2)自定义切入点

        通常继承静态切入点的实现类StaticMethodMatcherPointcut。当然也有动态切入点的超类。

    3Spring的处理

        同一个处理,可以处理多个目标对象,这种处理称为per-class处理,也可以每个目标对象都有自己的处理,这种处理称为per-instance处理。Spring中的实用处理类型有5种:

    l         Around处理,需要实现MethodInterceptor接口。

    l         Before处理,不需要MethodInvocation对象,要实现MethodBeforeAdvice接口。

    l         Throws处理,当连接点抛出异常时,Throws处理被调用。实现Throws异常,必须实现ThrowsAdvice接口。

    l         After Returning处理,和Before非常相似。必须实现AfterReturningAdvice接口。

    l         Introduction处理,一种特殊的拦截处理,不能作用于任何切入点。因为它总是作用于类层次,而不是方法层次。需要实现IntroductionAdvisorIntroductionInterceptor接口。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还是“面向切面编程”?目标方法中含有一些共有的过程,将这些过程抽取出来,提高程序的复用性。提取出来的共有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还原给目标方法:方法是最小的封装体――无法修改!此时,程序需要一个切入点,在此处将共有操作还原到目标方法。这个过程由AOP框架完成,其中共有操作就是处理(Advice)。在上述过程中,切入点不能在方法体内,而被确定在方法调用之前,方法调用之后,或者异常抛出之时。AOP框架负责将共有操作在合适的时机(切入点),还愿给目标方法,生成代理。

    4Advisor

        Advisor等于切入点加上处理。Advisoraspect的模块化表示。DefaultPointcutAdvisor是最普通的Advisor类。Spring可在一个AOP代理中混合使用Advisor和处理,将自动创建必要的拦截器。

    6.3 创建AOP代理

        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Bean是生成代理的基本途径。配置ProxyFactoryBean时需要确定以下属性:

    l         代理的目标

    l         是否使用CGLIB

    1)代理类

        如果目标类没有实现接口,需要对类生成代理,而不能为接口生成代理。需使用CGLIBCGLIB代理在运行期间产生目标对象的子类,该子类通过装饰器模式加入到Advice中。因为CGLIB是目标对象类,则需考虑:

    l         目标类不能声明为final,因为final类不能被继承无法生成代理;

    l         目标方法也不能声明为finalfinal方法不能被重写,无法得到处理。

    6.4 实用的代理工厂类

        不如ProxyFactoryBean全面,但是简单、实用。例如:

    l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interceptor.TransactionProxyFactoryBean

    l         org.springframework.ejb.access.LocalStatelessSessionProxyFactoryBean,用于创建EJB代理,通过EJB代理,客户端代码无需进行JNDI查找,也无需使用EJBcreate方法。为了使AOP能生成代理,提供另一个普通接口,该接口无需继承任何特殊的类,但接管EJB业务接口中的全部方法。

    6.5 简介的代理定义方式

        利用父子bean的继承关系来简化代理的定义。

    6.6 自动代理

        通过BeanPostProcessor实现,常用的两个实现类,是aop.framework.autoproxy包中的BeanNameAutoProxyCreatorDefaultAdvisorAutoProxyCreator通过自动代理,可以:

    l         避免每个目标bean定义代理;

    l         避免客户端代码调用目标bean

    6.7 编程式创建AOP代理

        通过org.springframework.aop.framework.ProxyFactory完成。通常,不要将AOP配置信息放在java代码中。

    6.8 操作代理

        无论怎样创建AOP代理,这些AOP代理都将实现Advised接口。

     

    Ch7 Spring的事务管理

        Spring之前,没有一个比较好的事务管理策略,既能极好的把代码从特定事务API中解耦,又可消除大段的事务管理代码,同时还能跨越多个事务资源。

    7.1 使用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接口

    7.2 编程式事务

    Spring提供如下两种编程式的事务管理

    l         使用TransactionTemplate管理事务;推荐采用。

    l         直接使用一个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实现类管理事务,类似于JTA,但没有异常处理。

    7.3 声明式事务

        通过AOP实现。

    结论:尽可能使用声明式事务。

    参考:《Spring 2.0 宝典》 李刚 编著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