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的中国用户群

    技术2022-05-11  75

    在中国境内有许多Ubuntu用户(或志愿者、爱好者),这一群体被称为“Ubuntu的中国用户群”,有时也简称“中国Ubuntu用户群”。如何看待这一群体?它有没有“国民身份”?说明白了,中国Ubuntu用户群是谁的?谁对它负责?谁来管理它?具体说,中国Ubuntu用户群是属于中国的,还是Ubuntu的发行商Canonocal公司的?这是个基本认识问题。

    27日下午,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召集有关单位人员研究国内Ubuntu力量的联合问题,拟邀请Canonical公司亚太区首席商务代表(姜愫)、CSIP(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中心)、赛迪、Ubuntu中国社区、广东Linux中心、北大教育技术研究所和无锡永中软件公司等单位(或社区组织)的代表以及有意投资Ubuntu创新的相关人士。除Canonical商务代表和北大教育技术研究所代表因故(参加全市批阅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假缺席之外,拟邀请的代表均出席了此次会议(以下简称《2.7会议》)。在实现国内Ubuntu力量大联合的历史进程中,《2.7会议》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Ubuntu发行商Canonocal公司亚太区首席商务代表缺席此次会议?这是需要说明白的。27日上午,我代表联盟秘书处邀请Canonical公司亚太区首席代表参加此次会议,被有礼貌地告知:“这次会议是有关中国Ubuntu用户(群)的发展,而这不是Canonical公司的业务”。这个回答,十分漂亮,完全正确。这再一次说明了,《2.7会议》所研究的问题完全是我们国内自己的事务。我们再把话说明白一点,有关“中国Ubuntu用户群”的(发展)问题,完全是我们国内自己的事情。由此可见,“中国Ubuntu用户群”是属于中国的,而不是Ubuntu发行商Canonical公司的。Canonical公司只负责提供Ubuntu产品以及Ubuntu社区所需要的开发工具。Canonical公司只是“服务”于Ubuntu社区,而不“拥有”Ubuntu社区。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陆首群主席在《2.7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国内各方Ubuntu力量联合起来的重要意义;他要求,国内各方Ubuntu力量加强与相关国际(社区)组织的合作。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们)都介绍了本单位(或社区组织)所做的Ubuntu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或设想),交流了经验,建立了联系,明确了方向。此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的指导下,成立《中国Ubuntu联络工作组》,一致推举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袁萌担任联络工作组的召集人。CSIP与赛迪方面表示:今后,对于联络工作组提供相关会议、活动的场所支持,除此之外,,CSIP方面表示愿意提供Ubuntu宣传网站的运行保障,赛迪方面表示愿意提供有关国内外Ubuntu活动新闻报道的方便。Ubuntu中国社区代表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对于Ubuntu技术支持的需要,发挥Ubuntu社区的技术支持作用。

    发展“中国Ubuntu用户群”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是《2.7会议》的重要(思想认识方面)成果。现今,中国Ubuntu用户群体仍然十分弱小,在世界各国Ubuntu用户群的排名中,位于第23位,仅台湾地区的Ubuntu用户群就相当于中国大陆地区的70%。这说明,发展“中国Ubuntu用户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中国Ubuntu用户群的“行为准则”是一件“法宝”,是Ubuntu用户群联合行动的思想基础。

    中国Ubuntu用户群体(CUUG),联合起来!

    联合就是力量!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