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函数模版的编译模式分两种:完全包含编译模式和局部编译模式(需要用export关键字) 2.不同的编译器对这两种编译模式的支持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支持完全包含编译模式,具体支持情况需要参照具体使用的编译器文档 模版函数和普通函数在使用的时候有一定的区别: (1)普通函数在使用的源文件中直接include该函数的声明即可 (2)模版函数在使用的源文件中既要include模版函数的声明,也要include模版函数的定义(因为只有在编译的时候,根据模版函数的定义进行实例化后生成的函数才是真正的函数定义) /举例说明完全包含编译模式: (1)test.h中在声明的后面include "test.cpp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sum的声明和定义放在两个文件中 (2)first.cpp和second.cpp中都用到了sum函数模版,所以都要include "test.h ",所以在两个cpp文件中都有一份sum的定义,所以在实例化以后,存在两个相同的函数定义:int sum(int a,int b){return a+b;} (3)对于这种重复定义的问题,完全包含编译模式下,编译器自己会去除冗余的函数定义,而只保留一个int sum(int a,int b)函数的定义 (4)所以这种编译模式下,编译效率会降低(因为如果100的cpp文件中都调用了sum(2,3),那么会存在100个int sum(int a,int b)函数的定义,去除其余99个冗余定义的操作会占用大量的编译时间) test.h头文件的内容: template <typename Type> Type sum(Type a,Type b);//函数模版的声明 #include "test.cpp " test.cpp文件的内容: template <typename Type> Type sum(Type a,Type b) { return a+b; }//函数模版的定义 first.cpp文件的内容: #include "test.h " int main() { sum(2,3); return 0; } second.cpp文件的内容: #include "test.h " int second() { sum(2,3); return 0; } 所以为了避免完全编译模式的这种低效率,出现了局部编译模式 ///举例说明局部编译模式 (1)test.h头文件中不需要再include "test.cpp " (2)需要使用sum的cpp文件中只需要include "test.h "即可 (3)在实例化sum函数时,编译器会自动跟踪到sum函数模版的定义(通过export关键字) (4)这样就提高了编译速度 test.h头文件的内容: template <typename Type> Type sum(Type a,Type b);//函数模版的声明 //#include "test.cpp "//不需要包含sum函数的定义 test.cpp文件的内容: export template <typename Type> //前面加上export关键字 Type sum(Type a,Type b) { return a+b; }//函数模版的定义 first.cpp文件的内容: #include "test.h " int main() { sum(2,3); return 0; } second.cpp文件的内容: #include "test.h " int second() { sum(2,3); return 0; } 综上所述:export关键字只有在使用局部编译模式时才会用到,同时需要编译器支持局部编译模式,如果编译器不支持这种编译模式,那么不能使用ex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