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导师?》 之《选题》

    技术2022-05-19  25

    《为什么要导师?》 之《选题》

     

    文/raywill

     

    在进入硕士生阶段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的科研经历,对所谓科研目标、科研方法、科研态度等一无所知,经过一年级的工程阶段之后逐步面临毕业选 题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真正系统地了解到什么才是科研。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各人。此时的学生,还没有被师傅引进门呢!在某科研院 所,那些被选题困扰的同学一般面临的情形可能有这几种:

    导师也不知道选择什么题目,让学生自己找导师对问题的认识并不深刻,将极不成熟的问题抛给学生作为开题方向干脆拿工程毕业,最后凑点“创新”上去

     

    最后终于马马虎虎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点,但在开题时,一般均又会陷入到细节与实现的圈子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以上,让我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在选题过程中,导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干涉?

     

    * 关于问题

    学生关注的问题是“实现问题”,而非实现背后反映的科学问题,导师是有科研经验的,一般对问题背后的“科学问题”有较敏锐的洞察力。

    *处理原则

    学生,重在“学”,学后方可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师不可代劳,让学生跳过以上任何阶段。

    *处理方法

    导 师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对于高水准的导师,在帮助学生选准大方向后,可笑而不语矣。这里高水准指的是在指定大方向时导师心中很明确这个方向上是 否有油水可挖,随时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与指正点拨。对于一般水准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该选哪个方向的题目,此时老师应该负责任地充分参与到选题中来,和学 生一起探索问题,并评估风险,尽量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有价值的研究点。此种导师不应该对学生苛求过高。

     

    * 结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生者,先为学,后有得,可自立,再为人师。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