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看了两篇关于汉语与汉字的讨论文章,一篇是网友缙云樵夫的,他在看了美剧《大西洋帝国》之后有感而发,怀疑汉语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极低;另一篇是网友不实名发帖的,标题是“骂汉语汉字垃圾的人说说为什么汉字没有妨碍日本发达”。这两位都是经常发表主贴,喜欢跟帖评论的网友,学识与见解都很高明,我非常喜欢读他们的文章。缙云樵夫的帖子发表在前,引起极大的反响,五万六千余次点击,跟帖回复九百六十多个,有六十五页之多。这个帖子我看了很长时间,连同下面的跟帖讨论,每个网友的发言我都认真学习了,感觉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多启发。不实名发帖网友的帖子发表在后,看到标题后我就点击进去,因为篇幅不长,我看了两遍。这个帖子的点击有三千多次,可能是网友们刚在这个话题上较过劲,争论的兴头过去了,所以跟帖讨论并不热烈。但是这个帖子的标题确实很值得深思回味,那些说汉语汉字是垃圾的人们,你们解释一下啊,同样使用汉字的人群,为什么没有影响和妨碍日本的发达呢?缙云樵夫网友的帖子所表达的意思,我曾经有过同样的想法,就是汉语汉字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影响和降低了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水平,它让我们中国人很难与智慧二字相匹配。这种想法在我的心底里潜伏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表达出来。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无法讨论的问题,也没有任何意义。其实在中国,无法讨论的问题有很多,但凡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话题,除了争吵,几乎无法讨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比如,你说中医中药不好,立马有人站出来,信誓旦旦地告诉你,他爸爸得了不治之症,所有的西医西药都没救了,眼看着就咽气了,一副中草药让老人家起死回生,上八达岭长城唱红歌去了!人家说得跟他妈妈的真事儿一样,你说这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呢?再比如,你要是说中国的武术不好,更要命了!立马有人跳出来,跟你讲他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的传奇,每个故事都讲得有模有样有鼻子有眼,跟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一样,编排的特别匀实,你要是表示怀疑,人家会质问你:你练过八卦掌么?你说我没练过。操!没练过八卦掌,你有资格八卦中国武术么?说中医中药和中国功夫不好,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已经是挖祖宗坟踹寡妇门的恶行了,没想到还有贼胆更大的,直接奔汉语汉字下毒手了,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么?你、你、你、还他母亲的是中国人么?我替人家问你一句吧,也顺便问下我自己。关于汉语汉字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影响和降低了中国人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水平,这想法我确实有过,时至今日也存在于我的心中,我隐隐约约地感到汉语汉字的确与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有某种内在的关系。这种想法缘起于多年来在互联网上学习与交流的结果。互联网的出现,它为所有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够使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某种问题的思想与看法,在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固执己见,更有执迷不悟者,任凭你把一个道理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却依然故我,做出一副我傻故我在的雄姿,顾盼自雄不可一世,这让我非常想不通其中缘由。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也是这么一个冥顽不化的主儿。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各色人种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组织,有的人很装,有的人很傻,又装又傻的很他妈的二!我原来以为,每个人都有很装很傻很二的时候,但是都是有时有会的,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许许多多的人表里如一的装,自始至终的傻,一往无前的二!于是我不得不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缙云樵夫的帖子下面,有位网友的发言很有意思,他说“汉语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说假话”,看到这里我忍俊不住地笑了,对他这句话我深有体会,因为在很久之前,我在咱人民政府里做过领导的秘书工作,伺候过各种级别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材料都出自于我之手。说实话,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是我的拿手绝技,长篇大论的文字,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是,领导们在台上讲着带劲,大大小小的干部们在下面听着舒服,会议结束之后,一拍两散伙,该干嘛去干嘛去,吃喝玩乐,什么也不耽误。私底下我曾经说过:中国的文字就他妈是用来吹牛逼的!我曾经是个文学爱好者,遥想当年,挺傻逼的!既然爱好文学,古典汉语这门功夫就自然练过,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会背诵“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当时吓了我妈妈一大跳,她老人家特别担心我不学好,长大了往流氓道上走。我说您想哪去了,这是宋词,博大精深!我妈说你少来,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啊!唐诗我读过,宋词我念过,有一阵子,看到李白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的名字,就有顶礼膜拜的冲动。突然在某一天,我发奇想,非常想知道李白苏轼白居易辛弃疾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说话的。翻阅了大量他们的文学作品,找不到答案。于是我想,唐诗宋词,文字游戏而已,谈不上什么文学。众所周知,北宋被金人给灭了,南宋被蒙古人给亡了。蒙元时代,传统的读书人靠读书做官这条路给废了,于是乎,读书人们纷纷改行专业,写曲去了。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这是蒙元时期中国读书人的主旋律,曲的创作与兴盛一时,无它,赚银子,养家糊口。宋词亡,元曲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文学开始往人道上走了。蒙元之后是大明朝,很多明粉一提明朝眼珠子都绿了,特别想通过时空穿越,回去!善意提醒:你回去可是回去,可千万别做方孝孺,即使你跟方孝孺沾亲带故,再他妈的想回来,可就没戏了!呵呵,说句笑话。我觉得吧,大明朝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是明中晚期的那些小说。《金瓶梅》,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株奇葩,就是明朝中叶的作品。再后来,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被今人视为文学瑰宝一遍一遍的翻拍成电视剧猛赚屁民的银子的古典名著,都是在那一时期完成的作品。我觉得小说的出现,汉语汉字才初具人形。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感觉,明朝的小说读起来十分轻松,通俗易懂。反而是明朝之后的清朝人用汉字码出来的东西,非常晦涩难看。我琢磨了很久,其原因是大清朝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读书人码字行文不再是给人看给人听了,所以他们也就不会说人话了。直到辛亥暴动之后,大清朝寿终正寝,新文化运动开始,白话文兴起,才让今天的中国人一张嘴就来:你他妈的傻逼啊!新文化运动开始,白话文兴起,由汉字组合的大量新名词被广泛使用,其实这些新名词是由日本引进来的。因为在日语里大量使用汉字,这些被引进来的现代词组词汇,中国人看着并不陌生,感觉特别亲切,所以也就不客气了,拿过来就用,就跟自己家的一样。有人说如果把今天中国人文章里由日本引进来的名词剔除掉,我们连话都不会说了。这话说的,特伤人自尊,不给劲!日本,与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在近现代历史上与我们发生过两次战争,把我们打得满地找牙,二战之后,作为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再次创造世界奇迹,傲然崛起屹立在东方。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是借鉴了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的特点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网友不实名发帖才有此一问:那些说汉语汉字是垃圾的人,为什么汉字并没有妨碍日本的发达?这绝对是个问题,作为同样使用汉语汉字的中国人,不得不进行思考。我是一个学过英语和日语的人,因为不是刻苦读书的人,英语日语的水平都不高,但是有点感觉,有点感想。我以为作为文字,汉字是象形文字,而英语与日语的文字则更具有符号性质。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差别,有人说汉语汉字是非常低级的语言,根子也就在这里,用象形文字连缀起来的汉语,有支离破碎的感觉,甚至没有语法,我们今天汉语里所讲的语法,其实是按照西方的语法生搬硬套的,什么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根据西方文学的概念来定义的,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没有这些东西,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没有。读中国古籍得具备一种功夫,就是断句!这很难吗?也许不难,但是费劲。假如你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没有标点符号,还长篇大论,你读着难免着急上火。也许有人说了,语法的概念并不重要,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史,不是照常作文说话么?谁被当哑巴给卖了啊?并不是有了西方的语法概念之后我们才会说话的吧?你说得没错!但是,现在我们讨论的是汉语汉字对我们逻辑思维和表达水平的影响问题。前面我说汉字是象形文字,最早的汉字就是画一个个的图形,不同的人看着同样一个象形符号,会产生不同或相似的联想,聪明一点的人大概能猜出来你想表达的是什么,这就叫意会。而英语日语的那一个个纯字母符号则很难让你产生这种意会联想,一个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单词必须通过非常严密的语法逻辑串联起来,才能够准确无误的表达话语者的意思,你想歪曲一下都很困难。学过英语的大有人在,都知道英语学习中,有个时态问题,根据不同的时态动词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学习日语你会感到更加复杂和麻烦,在不同的时态之下,动词要变化,连形容词都得跟着变化。所以很多人认为日语比英语难学,原因就是语法更加复杂,细微之处变化多端,而且要求严格,丝毫马虎不得。再复杂的语言,只要它有语法可循,就可以掌握,你下点功夫就可以,有人说聪明的人难以掌握另外一门语言,因为聪明的人大都不用功,不肯花费力气去学习。我认识一些鬼佬鬼妹,在交流中谈及语言的学习,他们表示中国的语言最难学,原因是没有语法,没有规律可循,掌握汉字就是一道难关,偏旁部首记得很熟了,但是书写出来,多一撇少一捺,缺一横多一竖的时候太多了,令人不胜其烦。再就是中国汉语没有语法可循,缺乏规律,汉语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往往模棱两可,可以任意理解和改变原意。没有时态观念,动词没有变化,这是个极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语言所书写的历史,非常容易遭到篡改。我跟一个教外国人汉语的老师谈起过这个话题,他听罢之后,沉吟半晌,点点头,说有意思!这有意思是什么意思啊?你怎么理解都行,自己琢磨吧!不实名发帖网友向那些说汉语汉字是垃圾的人发问,为什么汉字并没有妨碍日本的发达?这个问题提的好,这的确是值得一问的题目。但是我认为不实名发帖网友可能没有学习过日语,他以为日本语里大量使用了汉字,日语跟汉语就几乎差不多了,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日语与汉语相比较,语法森严,逻辑严密,可以说是一丝不苟。日语里的片假名有一种功能,专门用来标注那些外来语,电脑这个词,用日语的片假名标注出来发音,跟英语的发音差不多,所以日本人学英语有一个先天优势,越是难以掌握的那些专业性很强的英语单词,日本人掌握起来越轻松,因为在日语里的发音与英文原单词所差无几。中国人则不同了,我们一口一个的电脑电脑地叫着,与英文原单词的发音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这看起来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其实相当的严重,这在我们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当中,造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障碍。以上我东拉西扯了这么多,有人会说,你不就是认为汉语汉字是一门低级的语言么,你这个数典忘宗的东西,有本事你别用汉语汉字啊!我觉得谁要是说这种话就没劲了,就跟以前有人发帖子要求大家抵制日货,最后来一句:是中国人就顶!靠!这不是典型的一枚傻逼印章么?还“是中国人就顶!”呢,你自己顶吧,你是中国人,你们一家子都是中国人!在开篇的时候我说过,讨论关于汉语汉字是否高级低级的话题没有意义,就跟讨论中医是否有用武术是否牛逼一样,纯属扯淡的事情,辩论双方都跟单细胞一根筋的动物似的,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谁。而且,即使汉语汉字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也不可能一纸行政命令下来,把这汉语汉字给废了,我们码字作文,说三道四,指桑骂槐,谈情说爱,打情骂俏,还都得使用这汉语汉字,特别是骂人的时候,我觉得使用汉语汉字最他妈的爽!在缙云樵夫的主贴下面,有网友说使用汉语汉字的人是写不出来微积分那样的巨著的,有一个网友的发言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他说“各位如果接触的理工科学说(最关键是要看英文原著,中国人写的理工科的著作基本就是抄袭的垃圾),就会觉得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完全和我们不同,就会理解‘匪夷所思’这句话是相当有分量的。”我有同样的感觉,浏览中国文化史和科技史,绝少有出类拔萃的哲学巨匠和大科学家,在哲学与科学这两个领域里,是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水平的,使用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毫无逻辑可言的汉语汉字怎么能在这两个方面有所建树呢?有人说中国哲学与科学的不发达跟汉语汉字无关,是两千多年的专制政治文化造成的,这话说的靠谱,很容易让争辩双方达成共识,其实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东西,有许许多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起着作用,去感觉它发现它剖析它,常人难以做到。关于汉语汉字是否低级或高级的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限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热爱汉语汉字不是错,最起码让别人觉得你特有风骨,特有品格。那些认为汉语汉字存在着致命缺陷的人们虽然如此思考着这回事,但是汉语照说,汉字照用,因为在这块土地上你别无选择,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了呢?这句话不是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