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可以完全不用追究这些基本不用的东西。为了访问其他编译单元(如另一代码文件)中的变量或对象,对普通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结构和类),可以利用关键字extern,来使用这些变量或对象时;但是对模板类型,则必须在定义这些模板类对象和模板函数时,使用标准C++新增加的关键字export(导出/出口/输出)。例如:extern int n;extern struct Point p;extern class A a;export template<class T> class Stack<int> s; export template<class T> void f (T& t) {……}一般是在头文件中给出类的定义或全局函数的声明信息,而在代码文件中给出具体的(类成员函数或全局函数的)函数定义。然后在多个用户代码文件中包含该头文件后,就可以使用其中定义或声明的类和函数。头文件中一般不包含变量、结构和类对象的定义,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重复定义的编译错误。解决办法是,在某个代码文件中进行定义,在其他用户代码文件中用extern来引用它们。但是对模板类型,则可以在头文件中,声明模板类和模板函数;在代码文件中,使用关键字export来定义具体的模板类对象和模板函数;然后在其他用户代码文件中,包含声明头文件后,就可以使用该这些对象和函数了。例如:// out.h:(声明头文件——只包含out函数的声明信息)template<class T> void out (const T& t);// out.cpp:(定义代码文件——包含out函数的声明[通过include]和定义等全部信息)#include <iostream>#include “out.h”export template<class T> void out (const T& t) {std::cerr << t;}//user.cpp:(用户代码文件——包含函数的声明头文件后就可以使用该函数)#include “out.h”// 使用out()
说明:VC05目前还不支持export关键字(的编译)。
——————————————————————————————————————
export 的提议是为了解决编译模板时的一个问题。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假设你有一个模板函数(或类)在a.h中声明,a.cpp中定义。a.h:template<class T> T functionA (T value);a.cppinclude "a.h"template<class T> T functionA (T value){ return value;}然后你在main.cpp中调用了这个函数:main.cpp:include "a.h"int main (){ int iv = functionA<int> (1); double dv = functionA<double> (1.0); return 0;}但是这个程序通不过编译器,因为模板定义本身并不会被编译,他只是告诉编译器如果在包含模板定义的编译单元(也就是a.cpp文件)有用到这个模板的某个实例的话,在套用这个模板编译出可执行的代码。而一般来说当我们定义一个模板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会用到那些实例,比如a.cpp编译后并不会得到functionA<int> 和 functionA<double> 的代码。而当我们编译main.cpp时,由于有模板的声明,所以编译可以通过。但当linker试图resolve main.cpp 中的functionA<int> 和 functionA<double> 的定义时,就会出错因为这两个函数根本就没被编译过。一个解决办法是在main.cpp中也包含 模板的定义文件(a.cpp)。还有人就提出了export关键字的想法:当编译器遇到该关键字时,编译器会“聪明的”找出所有使用该模板的实例并为其生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