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ect预防及defect分析方法

    技术2022-05-19  25

    一般常用的缺陷预防有几个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

      第一,在需求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需求验证。一般验证的几个大项是,功能是否完整,是否考虑性能,有没有模糊需求,有没有考虑安全性,有没有冗余和错误的需求,需求是不是过于苛刻,需求是不是矛盾等方面。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列出需求检查表,并进一步执行需求/测试矩阵。

      第二,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主要通过技术评审测试逻辑设计。常用比较规范的作法是建立过程/数据矩阵,也就是CRUD矩阵,把过程影射到实体,把整个程序的数据的生命周期(建立,更新,读取,删除)反映出来。

      第三,编码阶段,这个阶段预防措施主要有统一编码规范,代码评审,单元测试。统一代码规范一般是开发经理统一要求,代码评审则是互相评审或者开发 leader进行评审,最后最重要的则是单元测试,就是一般说的白盒测试。

      缺陷分析,很多高深的分析技术也不很实用,现介绍一点常用的分析方法。

      1、模块的缺陷分布。一般用柱状图或饼状图。就是每一个功能模块发现bug的比例,发现bug最多的模块证明在发布以后需要更多的维护。

      另外,历史数据可以参照,譬如上一个版本在哪个模块发现的bug比例对这个版本就是一个参考。如果,某个模块发现bug的比例比上个版本大幅下降,则很可能说明该模块还需要更多测试。

      2、缺陷的起因分布。一般用柱状图或饼状图。一般可分为架构缺陷、功能缺陷、易用性缺陷、性能缺陷、安全性缺陷、界面文字缺陷。一般如果架构缺陷占的比例较大,则说明设计有很大问题。

      3、按照不同发现人员的缺陷分布,一般用柱状图或饼状图,一般分为测试人员发现,开发人员发现,beta测试发现,外部客户发现。如果测试人员发现的 bug低于某个比例,证明质量保证测试不足。

      4、按照不同方式的缺陷分布,一般有需求审查,设计测试,代码走查,JAD,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白盒测试。一般来说,如果通过需求审查,设计测试,代码走查,JADJoi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联合应用开发)发现的bug 比重很低则说明测试前期重视不够,另外,在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之间的比例也能说明自动化测试的贡献度。

      5、缺陷差额分析.就是已经发现的和已经解决的曲线关系,以时间为横轴,两者越接近说明产品质量越高

      6、时间段的缺陷分布。一般用时间为横轴的曲线图表示。主要说明在哪个阶段发现的bug最多,对测试总结有指导意义

      7Rayleigh分析,即俗称的零缺陷追踪法。一般截至某个时间点发现的缺陷总数和时间有一个函数关系(一个复杂的数学函数),一般用这个函数来推测经过多少天测试之后软件中大概还有多少个bug,以及交付到用户手中之后大概还能出现多少个bug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