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捭:开的意思,敞开心怀积极行动,采取攻势,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张和建议。 ②阖,闭的意思,关闭心扉,把进来的事物化为自己的事物,或不让外来事物进入,取封闭形态。 ③粤若稽古,粤,语助词。若,顺;稽,考察。意为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 ④先:先知先觉,此意指尊者,指导者,先驱者。 ⑤阴阳:《易经》上的用语,指创造字宙空间万物对应的两种气。阳意味春、光阴、君、男性,是积极的行动,阴意味着秋、夜、暗、臣、女性、消极的行动。 ⑥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观察阴阳变化来辨别事物。 ⑦存亡之门户:指生死之理。 ⑧筹策:计算策划。 ⑨万类:万物⑩朕:指征兆、迹象。 (11)守司:看守加以管理,以便救亡图存。 (12)其道一也:大自然的规律,凡圣人的道理就有一个。 (13)各有所归:世间一切事物各有归宿。 (14)审察其所先后:应该先的事物应居先,应该后的事物就居后,一切都应该调查判定。 (15)以牧,进行调查。 (16)实:实情。 (17)指:意同宗旨。 (18)阖而捭之:假如明白实情;就应自行闭藏或开启。 (19)求其利:研讨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20)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放使事物显现,或者封闭使事物隐藏。 (21)原其同异:探讨事物相同与不同的特点、性质。 (22)离合:离,不一致:合,一致。 (23)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24)欲捭之贵周:周,不遗漏,要行动时,必须作周密的考虑。 (25)微:微妙。 (26)与道相追:合乎道之理,与道相贴近。 (27)料其情:检验实情的真伪。 (28)结其诚:结,坚定,使诚意坚定,有好结果。 (29)权衡轻重:衡量比较事物轻重。 (30)为之度数:测量重量和长度的数值。 (31)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如果不合一般事物规律,圣人就继续引导。 (32)四时开闭以化万物:就像春夏秋冬,万物均在变化一样。 (33)纵横:自由自在的变化。 (34)反覆:或离反或复旧。 (35)由此:根据捭阖原则。 (36)道之大化,说之变:大化,变化。“说之变”,游说原则和主张灵活运用。 (37)终始其义:万物始终保持着阴阳变化之理。 (38)诸言:各种言论。 (39)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或开放或闭藏,都以阴阳之道试行。 (40)阳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阳者交涉时,就谈论崇高并对之加以试行。 (41)无所不可:游说人,游说家、游说国、游说天下,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42)阳还终始,阴极反阳:意为阴阳运行,彼此相生,互相转化。 回复
吧_主_邪_猫 23位粉丝
4楼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天地间,就是做大众的先导者。通过观察阴阳变化可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把握事物存亡之理。测算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通晓人类思维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控制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世界上始终是奉守大自然阴阳一道的变化规律,并以此驾驭万物的。因为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然而都各有自已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察它的变化顺序,揣度它的权谋,测量它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优劣。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以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都要仰仗无为来认识考察它们。审察它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它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开它们的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它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实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寻求有利时机。开放时使之显现;封闭时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与对方情感一致;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与对方诚意不同。至于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清楚,要明白对方计谋有与自已不相同的,有与自已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同时要注意按照对方的思想志向,区别对待。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处事慎密。周密最重要的是要精细,要合乎规律和道理。让对方放开,是为了侦察他的真情;让对方封闭,是为了坚定他的诚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以便探测出对方的各方面实力表现。圣人要为。此而用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测出对方现有实力的程度和数量,圣人会为此而焦虑。因此,所谓开放,或者是要自已出去;或是让别人进来。所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他人离开。开放与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放和封闭都是为了使事物阴阳对立的各方面发生变化,一年四季始行、终结促使万物发生变化。由此可知万物纵横变化,无论是离开、归复、反抗,都是必须通过开放或封闭来实现的。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的现象,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顺首先慎重地考察万物变化,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窗,心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口出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法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使之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使之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所以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叫做“开始”。而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叫做“终止”。凡是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新生派”,它们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凡是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都可以称为“没落派”,它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按崇高的原则引导对方,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按卑下的原则引导对方。用卑下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由此看来,没有什么 不能出去,没有什么不能进来,没有什么办不成的。用这个道理可以游说人,可以游说家,可以游说国,可以游说天下。要做小事,要进入无限微妙境界——阴;要做大事,要进入无限广大境界——阳。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等行为,都是在阴、阳的变化中运行的。阳的方面,运动前进;阴的方面,静止、隐藏。阳的方面,活动显示;阴的方面,随行潜入。阳的方面,环行于终点,开端是阴,阴的方面,到了极点就反归为阳。 凭“阳道”运动者,在活跃中道德就会与之相生,以“阴道”而运动者,在安静中,有力相助,自有形势。所以,用“阳”来求得“阴”,就要用道德来包容;用“阴”来求得“阳”,就要施用力量。“阳君”与“阴臣”相互追求,就是遵循“捭阖”之理。这是天下大道理——阴阳之道。也是向他人游说的基本方法。 捭阖阴阳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理,是天地间解决万事万物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