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道题,错了。收藏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lib>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 public: virtual void Say() { cout << "我是个人." << endl; } ~Person() { cout << "别了..." << endl; } }; class Beauty : public Person { public: Beauty() : _p (new int) { } ~Beauty() { delete _p; } virtual void Say() { cout << "我是个美人~~~." << endl; } private: int* _p; }; void test() { Beauty b1; Beauty b2=b1; } int main() { test(); return 0; }A : 没什么问题,编译通过,运行也不报错。B : 会有运行问题,第46行调用了默认拷贝操作,造成b1和b2中的_p是指向同一段数据,结果析构时,同一段内存将被释放两次。C : 除了B的问题外,基类析构函数不是虚的(virtual),这显然也是一个问题。D : 认同C,但认为B的表达有点小误差,第46行既然用的是“=”操作符,那就应该调用的是默认的赋值操作。
答案:C(自己选择了D)
分析:
1, Person既作为基类存在,又确实拥有一个虚函数 Say。那良好的设计确实应该是提供virtual的析构函数。否则,以下代码就会有问题: Person *p = new Beauty; delete p // Beauty中的_p内存被泄漏了。 2.46行等同以下操作: Beauty b2(b1); 它调用的是拷贝构造。如果是这么写: Beauty b2; b2 = b1; 那么调用的才是默认的赋值操作,这时D就是对的。当然,这里的重点是: 默认的拷贝构造也好,默认认的赋值操作也好,对对象的成员数据,都是“浅拷贝”,结果两个对象的_p确实会指向同一块内存。打个比方,指针就像存折,折子上有100万元。浅拷贝只是把存折复印一份,b1和b2各一份。帐号相同,结果银行里的钱当然是同一份。想要实现“深拷贝”(让银行里的钱也变两份),需要自己写拷贝构造和赋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