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投资学 成为未来最需要的M型人才

    技术2022-05-11  75

    新年伊始,美国通用汽车总裁瓦格纳就急着对外发表「继续裁员」的年度政策,「今年仍有持续降低人事成本的必要。」他预测,通用汽车在美国境内所销售的车辆,三到五年内就会开始仰赖中国生产;而该公司去年就已连续关闭了十二座工厂。

    资金的流动,显示未来人力的走向,瓦格纳说:「降低生产成本后,公司将把大笔现金投注在业务开展及研发领域。」换言之,在通用汽车的职场里,美国蓝领将被中国蓝领取代,而业务与研发人力则是下一波具有价值的员工。 在英国,时尚品牌Burberry正计划关闭南韦尔斯的生产线,将生产基地移至中国。尽管这项决策遭到查尔斯王子的关切,甚至连英籍奥斯卡影后埃玛汤普逊也跳出来严词抨击,但一般预料,南韦尔斯工厂三百名员工终将另觅生路。 不只是汽车业,为了因应全球化布局,即便是经典的时尚品牌,也不得不屈从全球化的产业重组力量。当然,台湾也不能幸免。 赚钱也裁员的时代 去年12月,获利不错的主机板龙头华硕计算机,突然宣布裁掉三百名生产线员工。华硕考虑的并不是精简人事成本,而是调整策略,在裁撤生产线员工的同时,依然持续增聘研发、营销及全球运筹相关人才,「未来在台湾的人力结构,将朝知识工作者发展。」华硕如此表示。 不只是外销产业,新一波的人力结构调整,也正冲击着内需产业。去年底,大都会人寿一举裁撤所有传统通路业务员,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在保险业务层面,运用知识所形成的战略性统整营销力量,已超过传统的「人面」营销。全球人寿副总经理刘靖姗虽不认为传统通路将被完全取代,但也强调,「若要避免被新通路取代,传统业务就得升级自己的知识,要卖其它通路不能卖的『高难度保单』。」 彷佛,当全球化的过程反映在职场上,就是工作机会不断遭到取代的过程。台大管理学院前院长许士军分析全球化对职场的影响:「已经知道怎么去做的工作,未来恐怕不再需要『人』去操作,需要『人』的工作,是发掘机会、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工作,这就是知识工作。」 长期观察科技产业人力市场的经纬智库副总经理林知明,也发现类似实况,「SOP(标准作业流程)很重要,但未来更重要的人才,是具有特殊生产力的人,他们的生产力无法藉由SOP来仿制,而是来自于自己专精且丰厚的知识,以及特有的运用知识技巧,以科技产业来说,像是研发、营销就是别人无法取代的生产力。」 做一个知识工作者 换言之,在未来的职场中,工作机会将简化为两个极端,劳力操作,或者知识工作,形成一个符合M型社会的职场生态。而具有价值的工作,属于后者。当我们开始思考全球化及M型社会趋势底下的职场挑战与契机时,无论是来自产业界的讯息或是学术界的探索,都指向了明确而一统的方向:必须成为知识工作者。 「知识工作者将是重要资产!」上个世纪末,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这个趋势预言。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劳力的价值降低,个人的职场价值取决于知识的累积与运用。 何谓知识工作者?《思考型工作者》一书的作者、管理大师戴文波特如此描述他们的形貌,「靠动脑谋生,工作的重头戏是运用知识,他们解决问题、了解并满足顾客需求、制定决策,并在工作上与别人合作沟通。」拆解戴文波特的描述,会发现未来具有高度价值的生产力,是问题解决的能力、为客户拟定策略的能力、沟通传递知识与经验的能力。 事实上,国内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与大师说法几无差异,尤有甚者,他们依据国内职场生态的特性,更进一步的将上述三种能力,具体画分为四种未来所需的知识工作导向:战略思考、跨国适应、多元专业、创意营销。 随时不忘自我升级 如果说,不断学习是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唯一途径,那么上述四种未来所需的职场导向,就是当今年轻世代值得积极挑战的学习领域。虽然,每个领域都有一定高度的门坎,不过刘靖姗强调:「当你看到现在大陆年轻人对于学习的热忱与积极,你就会有深刻的体认,台湾工作者如果安于现状,很快的,就会失去竞争力。」 此外,刘靖姗也以自己担任人资主管的角度提出建议:「人资主管当然会鼓励员工进修,但进修了多少课程并非我们评断竞争力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当主管发现你随时保持自我升级的意识,对公司来说,你就是值得期待的潜力股。」 30世代如何因应M型社会的职场挑战,最根本的答案隐隐浮现:保持学习意志,随时不忘自我升级!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