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既生瑜何生亮 MySpace与Facebook
音乐不过是MySpace发展的一个起点,它真正吸引美国青年的是它迎合了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乐队引发的MySpace热潮在2004年开始吸引了大量的美国青少年的涌入,同时通过朋友的口碑MySpace的用户量以十倍的速度不断的增长。当MySpace会员大到几千万数量级的时候,“音乐”这个共同爱好开始变得模糊,此时的用户逐渐的开始分为三个群体:乐队和粉丝、青少年、成年人。乐队在MySpace发布歌曲并和粉丝互动从而推广自己,粉丝们则在MySpace享受着追星族的快乐。MySpace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用户来说主要是一个朋友和朋友互动的平台,他们在MySpace上使用个性化的主页,同时和各种好友保持联系。就这样MySpace就把各种不同爱好的人细分再细分,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以保持用户的忠诚度,并不断开发了各种吸引人的功能。到2005年的时候,MySpace已经转型成青少年为主的综合交友社区。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MySpace已经吸引了包括220万支乐队、8000名喜剧演员、数以千计的电影制作者以及1亿多名的注册会员,同时网站流量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和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2005年,全球媒体巨头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以5.8亿美元现金收购MySpace,新闻集团依靠MySpace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仅在第二年依靠和Google进行MySpace内部的搜索分成就获得了9亿美元的收入。我们终于可以说MySpace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经过了三年稳步的发展到逐渐盈利,终于成为第一家获得成功的社交网络网站。
这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不过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06年美国警方开始调查一系列由MySpace上的社交行为所引发的犯罪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决不是MySpace所独有,但就其匿名的本质而言,社交网络很容易成为侵犯者的乐园。这是因为MySpace构建的其实是一个自由的平台,允许用户匿名并随意填写自己的个人资料。然后根据各种兴趣爱好,比如音乐等不断的促使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达成好友关系,哪怕他们并不彼此相识。同时个人资料默认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按照条件搜索并查看,因此用户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这一点和Facebook很不同,Facebook做的是一个封闭的平台,鼓励的是让相互认识的人达成好友关系。虽然Facebook的用户同样填写个人资料,不过默认情况下用户的资料严格保密。有社会学家调查指出,用户在Facebook上获得安全感要远远大于在MySpace,因此用户更加愿意在Facebook上记录自己的生活与好友进行互动。
MySpace的点击量虽然一度超过了Google和Yahoo,在社交网络行业的占有率也曾经高达82%,不过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2010年12月,在Facebook刚刚获得高盛5亿美元投资的同时,MySpace宣布全球裁员一半,其中中国区裁员2/3,要被出售的传闻也时常可见,可以说如今的MySpace已成明日黄花。
让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最近两年MySpace和Facebook流量的对比情况。
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最近两年MySpace的流量已经下降了2/3,现在Facebook的流量已经是MySpace的20倍以上了。根据调研公司comScore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MySpace活跃用户数量为5440万,与2009年相比减少了900多万,在社交网络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到5%了。MySpace在2003年上线,2005年达到巅峰,到2007年被Facebook所超越,再到2011年亏损并面临破产。MySpace的低迷再一次证明了社交网络的脆弱性与用户的随意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MySpace似乎走向了和Friendster同样的道路。
到底是MySpace自掘坟墓、断送前程,还是Facebook真是无与伦比,下一章我们将讨论当今社交网络的霸主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