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黎明踏浪号 Facebook
谈到Facebook,必须强调一下其成立精神的核心价值,Facebook宣称其成立精神是基于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互动,任何脱离其核心价值的行为都应当被制止。比如Facebook官方规定其账号一定要是个人,禁止任何团体和组织拥有账号,同时用户一定要使用真实姓名,不然就有权锁定用户账号。Facebook近乎苛刻的追求用户真实性与独立性,甚至不能容忍一个人同时拥有多个账号,这些特性会不断促使用户将自己的线下个人关系带到线上,从而还原其真实的社交网络。接下来Facebook的重点就放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维持用户社交网络上来,而且所有的功能特性都是根据个人隐私和关系的疏密程度所设置的。
Facebook的成功显然是和其核心价值分不开的,毕竟真实的社交网络产生于群体的行为,并由行为所处的社会力量所决定,因此线上的社交网络首先应根植于文化价值和符号体系之中,并与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达成共识,进而依附于社会生活体系,从而才能壮大发展,最终反过来便可对社会生活体系产生影响。马克只是让Facebook遵守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规则,就是这么简单,社交网络便由此获得了新生。
也许有人会怀疑Facebook存在的意义,认为它只是个交友网站,只能让大家在上面和朋友发发消息和打发一下时间。它的界面也很简单,可能无法满足网民对更炫更酷的技术的追捧。不过,Facebook对于整个互联网历史的意义相当重大,那就是第一次使人们可以真正的“生活”在互联网上。因为互联网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自由匿名的文化,它彻底打乱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秩序,自此无拘无束成为互联网的主旋律。但是这种过度的自由有时候也是一种烦恼,在互联网上伪装自己成为了主流,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朋友,迷失成了生活最大的灾难。更加糟糕的是毫无秩序的互联网,一旦遭人利用则成了违法破坏分子的温床。
然而Facebook最强大之处在于能够将用户的真实的社交网络固化在网络上,因此哪怕有一天我们丢失了所有朋友的联系方式,Facebook也会帮我们把所有的朋友找回来。在社交网络上我们和朋友保持联系,简单的几句话便能拉近朋友们的距离,我们可以参考朋友的经历和选择,发布状态会让我们变得容易被理解,关注朋友的动态会促进我们对他们的理解,从而更加自信的和他们交流。
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些Facebook和Google的区别,来感受一下社交网络独特的魅力。朋友们会给我们推荐各种新闻、视频等内容,我们会惊奇的这些分享是如此的合乎胃口,远比搜索引擎搜索得来的要精确的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中信息流动的差别,从搜索引擎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各种网页排序算法计算出来的比如PageRank,各种网页排序算法很需要人工进行一定的标注,不过网络上有千亿以上的网页,人工只能标注极少的一部分,因此搜索结果的好坏与真实性很难保证。而社交网络中所有的信息则全部都是用户挑选而来,这里可以将整个社交网络比作一个过滤器,只有大家都喜欢的内容才会被不断的传播,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和朋友往往有相似的背景和需求,有朋友把关的内容我们肯定会喜欢。
如果说Google利用搜索将自己加入到所有的网页中,比如Google提供的广告(AdSense),从而完成了整个互联网信息的整合。那么Facebook则是利用数亿用户的分享和推荐将整个的互联网整合到Facebook中,更难得是整个过程是人工筛选的过程,因此更加的精确和真实。
在互联网广告领域,相比于Google的广告(AdSense),Facebook的广告要精确很多倍。因为Google通过用户搜索所得到的网页内容来猜测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广告,而Facebook则根本不需要猜测,因为任何用户的资料是真实,它可以直接定位到精确的个人。同时Facebook是庞大的,很多用户在上面度过10%以上的时间,每天都有超过6000万条动态更新,每个月有超过30亿张照片上传,每个星期有超过50亿个内容(链接、博客、笔记等)被分享,不断增长的开发平台上已经有了50多万个应用。不过Facebook又是封闭,Facebook独享这些真实用户的数据,这是它最大的优势。
社交媒体、电子商务、游戏娱乐、搜索问答、读书学习等各种日常应用都可以放在Facebook上使用,同时各种网站的内容都可以被用户筛选并分享到Facebook上,与Facebook连接正日渐成为各大网站的登录首选,任何一种互联网产品都有可能因为其所带来的真实用户而发生新的变革甚至新生。甚至于如果我们的身份证丢了,是不是可以考虑凭借Facebook的账号去补办一张呢?最后我们会惊讶的发现:Facebook无处不在。
Facebook会是互联网的终点吗?社交网络会取代现实吗?影片《社交网络》的最后有这样一段场景,马克孤独的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早已遍及世界的Facebook网页,全世界通过他的创造建立起了虚拟的社交网络,自己这个创始人却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他默默输入了女友的名字,在网站上找到了她,然后小心翼翼的发出了添加好友的申请,然后一遍遍的刷新,想要期待奇迹的出现。可惜,镜头最后停止在马克那落寞的眼神上,原来她再也不会回来了……
结束语
互联网行业最让人激动的就是可以迅速的造就无数网络精英们,马克·扎克伯格可能就是这些人里最年轻的一位,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人向他投向敬佩之情,就是雅虎开出10亿美元的橄榄枝也不为所动,相比校内网几百万美金就匆匆卖出,这是何等的自信,这都源于他追随的理想和对Facebook的信心。从门户时代,到搜索引擎时代,再到今天的社交网络时代,历史总是在提醒着我们,创新为王、用户至上、浪潮之巅的不断更迭才是互联网行业永恒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