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硅谷宠儿Friendster
2010年8月有一条不起眼消息出现在了互联网上:据国外媒体报告,Facebook花费4000万美元购买了Friendster的全部社交网站专利。在我们心中Facebook一直作为社交网络的先锋,拥有无数的创新,为什么它肯花如此大的开销去购买别人的专利,那Friendster又是何方神圣呢?
今天的Facebook被整个硅谷视为掌上明珠,更是被华尔街追捧为未来互联网的吸金器。可是互联网行业总是风云变幻,今天的风光无限都无法保证你明天还能被人们记起,Friendster就是最好的例子。硅谷的杂志往往这样评价Friendster,“这是个令人刻骨铭心的失败”,“它本该成为第二个Google”。硅谷的创业者们初期大都贫困潦倒到了极点,比如惠普、苹果、Google等公司就诞生在车库里,和它们相比,Friendster就像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Friendster成立于2002年,一开始就定位于通过朋友的朋友来建立社交约会活动。它鼓励用户使用真实资料来注册,允许用户创建个人主页,允许用户上传自己的头像和照片,所有好友的头像和名字都会出现在个人主页上,所有来访的用户记录也会出现在个人主页上。它还提供根据条件进行搜索的功能,比如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这些功能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不过在当时都算是突破性的,在社交网络行业史上也都属于创新。
Friendster也是那个年代第一家真正意义上提供社交网络服务的网站,它在开始的三个月之内没有花一分钱仅靠用户邮箱推荐就吸引到了三百万用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总额高达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还拒绝了来自Google的3千万美元的天价收购。它的创始人Jonathan Abrams更是直接登上了商业杂志的封面,日夜往返于各种创业真人秀栏目。人们对Friendster的迅速崛起非常看好,都纷纷将它视作是下一个Google,用户也都慕名而来,注册用户继续高速增长。
鲜花、掌声、暴涨的用户流量,这一切都太美好了也太突然了,但是不到半年问题马上就来了。Friendster似乎过于沉醉于自己的创新而忽略了技术的研发,很快网站的服务器就由于过大的用户量开始变得缓慢无比,在宽带已经基本普及的情况下,用户还要忍受花费二十秒钟的时间来打开一个网页。同时其他的开发也进展缓慢,各种应用总是迟迟不能上线,更可怕的是Friendster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Friendster的服务定位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原本Friendster计划根据“朋友的朋友更容易约会成功的理念”做一个社交约会网站(dating),网站鼓励用户结识“朋友的朋友”哪怕他们并不认识。突然大量的新增用户打破了Friendster原有的氛围和认同感,用户只是根据自身需要在Friendster社区发展自己的社交网络,有人用来做约会,有人用来联系自己的好友。这样就给原有的用户带来一定的冲击,比如一个用户将Friendster视为自己寻找约会对象的地方,突然他的同班同学想和他达成好友关系,更坏的一种情况可能是他的顶头上司想和他达成好友关系。我们在第二章曾经谈到社区有最重要的两个构成因素:精神上的共鸣和归属感。而如果不能很好的对新用户进行引导,那么新用户带来的冲击会打乱社区的氛围、降低整个社区的归属感,甚至导致原有用户的大量流失。
Friendster也遇到了社会舆论的危机,Friendster定位于真实的个人信息约会服务,并且限制用户只能看到自己“四层”内的好友,因此拥有的好友越多能浏览的用户的页面就越多。某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开始疯狂的添加好友,他们使用虚假的图片和个人信息开始在Friendster上横行不止。这些虚假的用户的流行给部分老用户带来了冲击,原有的用户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得不到保护而离开,为此Friendster不得不删除了一大批这种虚假的账户,这种强硬的处罚措施也受到了很多非议。同时Friendster是一家“约会”社交网站,迫于社会的压力开始宣布禁止18岁以下的用户注册,但是由于用户填写信息的随意性导致这种审核很难得到执行。这些问题都给Friendster带来了很多的舆论压力,在保护用户的隐私以及安全的处置不当使得Friendster开始饱受争议。
直接导致用户大量流失的情况出现了,此时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关于Friendster的流言,“Friendster可能对用户收费、任何拒绝付费的用户账户会被直接关闭、账户资料也不得被保存等。”同一时间互联网上也出现了各种“Friendster搬家工具”,结果在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里固定用户居然流失了大半。
到了这个时候Friendster的管理层才开始意识到危机,不过此时Friendster已经失去了用户的信任和耐心,大批的用户流失到了一个新成立的社交网站MySpace,从此Friendster名声渐落,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直到今天Friendster仍然存在,不过它已经几乎丢失了全世界的市场,唯独却垄断着菲律宾的社交网络行业,不过从那里所得到的微薄的收益也只能让它苟延残喘而已。Friendster以迅雷之势成为一颗科技新星,却以流星一样的速度陨落,它曾经也贵为硅谷宠儿,也被预言成为下一个Google,可是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或许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就是在等属于自己的那个浪潮,可是一次踩不稳就再也跟不上了。
下一章,我们将介绍Friendster的接班人My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