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没论文去世时仍未评上教授,但教学水平广受学生称赞,学生网上发表千余篇文章悼恩师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4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这位老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感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2004年10月15日,晏才宏(左一)已得知自己身患肺癌晚期,仍平静地给前去看望他的学生讲解难题。新华社发学生在网上给晏才宏老师写的悼文。
"假期我去做了检查,昨天拿到结果,肺癌晚期。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课。"去年"十一"长假后的第一堂课,晏才宏向学生这样宣布,口气平静,然后照常开讲。他平时从不拖堂,那天却好像没有听到下课铃声,继续往下讲,似乎想把他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全部告诉他的学生。最后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粉笔时,眼里透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一周后他又出现在讲台上。"由于新老师没到,我继续把第一章讲完再告一段落。"那一课许多学生是含泪听完的。"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你们就是我未能完成的艺术品。真对不起!"临下课时,他这样向学生致歉,同学们则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书教得再好也评不上教授?
"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一位学生在校园BBS悼文
在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晏才宏的教学水平有口皆碑。他的电路课,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以罕见的满分居全校之首。很多学生称他为"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他去世后,多位老师坦陈:"我教课比晏老师还差很远。"
他上课已达到了这种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笔随身,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书,洪亮的嗓音,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学生在校园BBS的悼文中说:"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书本上那些枯燥的字句,到了他嘴里就像活了一样,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经过他的讲解,就变得非常简单明白。"
"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什么至死连个副教授也评不上?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论文。根据高校现行考核体制,教师评职称主要看科研论文的数量,而晏才宏几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
上海交大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在中学,这样一个老师可被评为特级教师;但是大学要求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以此衡量,晏才宏就不够全面。
究竟如何才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
住院后,晏才宏依然想着他的学生。在病房里,他还给前去看望他的学生现场画图讲题。
一个学生在BBS上写道:"我不禁要问:究竟如何才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教授只是把授课当作副业,并未具备足够的认真程度,又或是讲得过于深奥难懂,上得学生们不知所措。"
晏才宏的表现则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学生们清楚记得他生命最后阶段的一些细节,每每说起,总是扼腕叹息。
住院后,晏才宏依然想着他的学生。在病房里,他还给前去看望他的学生现场画图讲题。即使癌细胞扩散,颅内大量积水,说话已出现困难时,他还对妻子说: "帮我到学校订一间大点的教室,把学生召来。你带上一杯水,我说不出话时给我喝一口,我还想再讲一课。"然而,这个心愿至死未能实现......
几乎所有熟知晏才宏的人都认为,他之所以没有发表论文,是因为把主要心思都用在了教学上。为学生答疑、补习占据了他大量课余时间。为方便接待学生,他贷款在校区旁买了新房,并专门辟出一室,挂上一块小黑板,作为"答疑房"。
记者屡次听到学生说:大学里这样的老师太少了。传道授业解惑本是为师者的天职,如今这样忠于职守的人反倒成了另类。
晏才宏陷入"钻牛角尖"误区?
一些人说,他没有论文是因为长期只顾教学而与科研脱离,已经"手生"了。另一些人却说,他聪慧超群、学识渊博,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根本不在话下。
晏才宏究竟有没有能力写出科研论文?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看法。
一些人说,他没有论文是因为长期只顾教学而与科研脱离,已经"手生"了。另一些人却说,他聪慧超群、学识渊博,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根本不在话下。
在上海交大,讲师评副教授的标准是要发表两篇期刊论文,或主编一本教材,或发表三篇教学研究论文。知情者认为,这一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因为即使不写论文,晏才宏讲课那么精彩,让学生帮忙录一下音,找人整理一下,也很容易出一本教材。而他竟没有这样做,令许多人难以理解。
晏才宏生前也有人就此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
有人对他这种想法不以为然:如今成千上万的高校老师在各个领域进行着大量艰苦的研究,发表的成果不可计数,尽管不都是"重大发现",也不能说毫无价值。如果都要求能拿诺贝尔奖才可发表,不仅太钻牛角尖,也不符合科研的规律。
另一些人则说,原创的科学研究十分艰难,不少科研成果要经历时间考验,才能证明其价值所在。世界上许多科学大师都自甘清贫寂寞,"十年磨一剑",而当前国内学术界浮躁之风堪忧,追名逐利,"为成果而成果"者大有人在,不少科研成果含金量其实很低。在这种形势下,晏才宏宁肯不要头衔和待遇,也不制造"学术垃圾",实属难能可贵。
"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
有时他从学校回到家已是一脸倦容,闭着眼斜躺在沙发上,右手还在空中划着电路图。一个学生甚至怀疑:"这个老师,是不是吃饭休息的时候,脑子里面也都是二极管呢?"
"在门口见到一位吞云吐雾的先生,身材不太高,略微有些发福,一副大眼镜,乱乱的头发。"这是一个学生对晏才宏的第一印象。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晏才宏的许多趣事。一次他跟妻子上街,在家具店里,看到店主读初中的小女儿正面带难色地做题,为数学不及格而懊恼。他立马坐下来帮孩子讲解,后来孩子找上门,晏才宏为她一补就是两年......诸如此类的答疑补习数不胜数,他却从来分文不取。
有时他从学校回到家已是一脸倦容,闭着眼斜躺在沙发上,右手还在空中划着电路图。一个学生甚至怀疑:"这个老师,是不是吃饭休息的时候,脑子里面也都是二极管呢?"
他对教学工作那样投入,以至"影响"了评职称,但从未有人见过他对自己清贫无闻的处境表现出苦闷。他爱吃肉,时常开玩笑说:"学生满意我的课,比吃猪蹄还香。"
有人称赞晏才宏有"古君子之风",有人则说他"傻",而晏才宏却在生命最后一刻说:"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
专家观点
高校评价体系不能"一刀切"
"相当一批教师对教书不感兴趣,导致教学水平下降,这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在评论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的"悲剧命运"时说,重科研轻教学、对大学教师考核"一刀切"的现状必须改变。
唐安国指出,教学、科研都是高校的功能,其中教学理应是第一位的。而现在很多大学片面重视科研,以论文数量作为教师评职称的主要指标,导致教师不安心教学,上讲台的名教授更成了"稀有物种"。
"不给学生上课,怎么能叫‘教授'呢?少出几项科研成果,受影响的是学校本身;而误人子弟,受害的却是全社会。"唐安国说,"当然,不能否认那些潜心科研的教师是人才,但对科研的鼓励不能变成对热心教学者的惩罚。"
他认为,现行大学教师考评体系的弊端主要是"一刀切"。为了全面实现大学的功能,鼓励教师上讲台,考评体系应当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可以制订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选择以科研为主的老师,课可以少上一点;而选择以教学为主的老师,论文就不用写太多。
他的课与众不同他去世后,上海交大学生在BBS上对他的教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除了从不带教材外,他上课还有什么独特之处?有学生回忆第一次听他讲课的情景:"如何的精彩绝伦就不多说了,反正是在这之前,我整整一个学期都学不大懂,但是经过那两个小时的讲解,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东西。他的讲解条理极度清晰,随便徒手画的电路图,导线像用过尺子一样的笔直。"他解题思路不拘一格,某堂课上的一道例题,他竟接连给出了20种解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不同的思维方法。多数老师要求学生安静听讲,他却鼓励学生课上讨论,有不懂的随时提问,他有问必答,甚至会和学生展开学术争论。他常让学生上台讲题,如果讲得好,他带头鼓掌;即使讲错了,他也总能指出其中的闪光点,重树学生的自信。他从不做好好先生,因对考试不过关者绝不通融而被称为"关公",他的考试却与众不同,从不深究细枝末节,崇尚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即使计算结果错了,他都会照样给分,颇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之风。他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他15年前教过的一名学生说,即便以后再不接触电路领域,从晏老师那里学到的思维方法都会使人受益终生。为了讲课,可以忽略死亡在妻子看来,晏才宏其实是个很胆小的人,走在小区里,碰见一条小狗也吓得紧紧抓住妻子的胳膊。这样一个人,面对死亡时却表现出了非凡的豁达和坦然。去年10月8日,得知他的病情,一位多年好友焦急地赶到他家探望。晏才宏正坐在沙发上,说:"查出来了,肺癌晚期。"说完这句话,没经任何过渡,就开始对朋友描述他刚上完一堂多么精彩的课,神情很是自得。朋友难以理解,人到了这种时候怎么还能那样平静和乐观。假期钓鱼是他一大爱好。他对朋友说:"钓鱼站上8个小时,被风吹一吹,太阳晒一晒,回去睡一觉,明天连上8堂课也稳稳当当,声音嘹亮。"有一次一个学生请他到江苏去钓鱼,他叫上一位朋友同去,还带了一套教材。到了地方,他让朋友去鱼塘察看鱼情,等朋友回来,他已经对着教材开始给那位学生补习了,而且一补就是两天,鱼一条也没钓到,朋友就那么干陪了他两天,哭笑不得。晏才宏对生活要求简单,衣不过百元,饭有肉即可,却从不掩饰对自己教学的得意。有一次,他一进家门就笑着向妻子竖起大拇指,并不说话。妻子问了两遍,他才兴奋地说:"今天我们学校一位水平很高的专家,突然袭击来听我课,课后他就这样夸我:‘老晏,大将风度!'"传奇和幽默在学生和朋友眼中,晏才宏才艺超群,书法风格俊秀,爱作古体诗,歌唱得也好。下班回家,对着电视唱卡拉OK是他喜爱的放松方式。时日一久,妻子女儿一见他拿话筒就用手堵耳朵,他却把阳台窗户打开,放声唱上几首以后,就探头问楼下过往的熟人:"我唱得怎么样?"人家竖起大拇指,他也作个"OK"的手势。上世纪六十年代,晏才宏和140多名上海知青到黑龙江农场插队。他的老朋友回忆说,在那群人里,晏才宏的学识无人能及,大家学习文化课,都是他辅导的。他带的一箱书,在当年简陋的条件下成了农场的"图书馆"。他曾扬言:"随便拿一道欧几里得几何题来,我5分钟之内解不出就不算解出。"其他人不服气,不时找题去难为他,却从未得逞。只有一道题,晏才宏苦想了7年都找不到答案。后来去哈尔滨开会时遇见一位下放专家,他立即向人家求教,专家思考了数天后告诉他,此题无解。他恍然大悟,立即对这位专家礼敬有加。全国恢复高考后,1978年,晏才宏在黑龙江全省20万名考生中以第二名的高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而大学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本科4年中,他所有功课成绩都是A,学科竞赛屡拿第一。有一次电动力学百分考试,全班只有他一个学生及格,而他的成绩竟高达97分。当时的老师赞叹:十几年都没遇到这样的学生了。而今,他昔日的朋友、同学身居高位者比比皆是,很多人早已是教授、博导,而他至死还只是个讲师。但是,没有人听到他对自己的清贫无闻有过抱怨。有一次他和朋友出去钓鱼,在车上,大家都抱怨穷,他却突然大声说:"钱我有的是!"大家惊愕之际,他笑着补充了一句:"这回钓鱼的钱我有的是。"满车哗然。诸如此类的幽默常令他的学生、同事和亲友忍俊不禁。在上海交大学生自己开设的"饮水思源"BBS上,进版画面是学生用字母精心拼出来的晏才宏的照片和大家的祝福:"晏老师,一路走好"。仅从晏老师3月12 日去世至今,在BBS上发表悼念文章的IP地址就有上千个。学生们还自发集资准备为他出一本书《情系讲坛爱撒学生》,收录的全是学生自己写的纪念文章。
为什么一名普通的大学讲师,会得到学生们如此的爱戴和景仰?记者昨天来到交大校园,从同学们追忆的碎片中,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晏老师。
"他的绰号叫‘关公',他的课别称‘魔电'"
晏老师在学生中有个绰号叫"关公",指的是他对不认真听课、考试通不过的学生"毫不手软"。而他的模拟电路课在学生中别称为"魔电",这既包含着学生对他讲课的夸赞,也有学生对他严格要求的敬畏。
杨硕选修"魔电"的时候,常常是上课了就趴在桌上睡觉。在杨硕考试砸锅后,晏老师专门找他谈心、补课,帮助他顺利地通过了补考。"晏老师当时说:‘年轻人只要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应付考试是学习的最低标准了'。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杨硕说。
正是这个"关公",在今年1月份学生的网上评教中获得了满分。"他总是把会生金蛋的母鸡让给我们"
"他把会生金蛋的母鸡让给了我们。他总是跟我们说,自己在考虑哪些问题,是什么思路,然后提供给我们写论文,并帮我们一遍遍地改,即使到最后的日子。"今年读大二的林川说起晏老师最后的日子,忍不住地眼圈就红了。
晏才宏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专业问题和思路告诉学生:"有一些是可以写成论文的,我可能会来不及做这件事了,但是我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剩下的都留给你们了。"晏老师总是告诉学生哪些知识点还可以有所创新,可以作为论文选题。"晏老师不可能不懂,如果自己写那些论文的话,会带来怎样的好处。"多年来一直求教于晏老师的孟晓鹭说。
"得知生病后,他说对不起我们"
大二学生周志铭还清晰地记得,去年国庆长假后的第一节课,晏老师一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表示非常抱歉,因为"我得了肺癌,不能把这个学期的课上完了。"
那一次,从来不拖课的晏老师也拖课了,仿佛要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足足过了半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宣布下课。
此后,晏老师还是坚持上课,直到一周后找到了合适的代课老师。网名"lightningzl"的学生在那天上完课后在BBS上留言:"今天早上我连早饭都不吃就去教室占座,一去就发现晏老师早早来到教室,他宣布病情时我都惊呆了,很后悔今天没有给老师擦黑板。"
"计算了确诊概率,却不能改变现实"
得知晏老师肺癌晚期的消息后,网名liyueyuan的学生立即翻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第35页找到了一个肺癌误诊的概率论证。按照贝叶斯公式算出确诊晏老师为肺癌的概率只有0.0038。他马上把这个概率发到了BBS上,鼓励同学都要乐观,说服他们相信明年晏老师还能站在讲台上。还有不少学生看到他的帖子以后,回去重复计算这个概率,然后在BBS上互相打气。
晏老师住院期间,学生们在BBS上互相打听他的病情。而不少学生的注册名也随着晏老师病情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从"晏老师,赶快康复吧"、"晏老师最近精神不错"......直到最后一字一顿的"晏-老-师-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