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摘自某本书)

    技术2022-05-11  57

    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简称ER)

    是程品山(P.P.S.Chen)先生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数据库逻辑设计方法.

     

    ER方法包含3个要素:

    实体(Entry)客观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别的事情.实体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事或物,:一个学生、一个老师、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联系,:一个学生选择了一个教师教的一门课程.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个特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描述.,学生实体可以由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入学时间等属性来描述. 关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联系.如部门有雇员,其中""就是部门实体与雇员实体之间的一个关系;学生学习某个专业,"学习"就是学生实体与专业实体之间的一个关系.

    关系有3种类型:

    1:1类型即一对一关系.,一个班级只有一个班长,一个班长只属于一个班级. 1:n类型即一对多关系.,一个系有多个学生,而一个学生只属于一个系. n:n类型即多对多关系.,一个学生学习多门课程,一门课程有多个学生学习.

     

    注意:关系数据库不允许存在多对多关系,如果存在,则必须增加交叉实体.

     

    在实体、属性、关系要素的基本上做出ER,其步骤如下:

    Step1:用矩形表示实体,在框内写上实体的名称.

    Step2:用椭圆表示属性,在框内写上属性的名称,用线段连接实体和它的属性.

    Step3:用菱形表示关系,在框内写上关系的名称,用线段连接有关系的实体,同时在线段旁边表明关系的类型.

    关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也可以有属性.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