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等网络(P2P)商务模式

    技术2022-05-11  175


     
     
    【ChinaByte 综合消息】全面解析P2P

    一.P2P:序幕正在拉开

    二.P2P的赢利之路

    三.P2P的尴尬与困境

    四.P2P业者在行动

    一.P2P:序幕正在拉开

      网上流行一句话:96年学雅虎,97年学亚马逊,98年学eBay,现在学Napster。为什么学Napster?因为Napster开创了一种新的商务模式——P2P,而P2P拉开了新一轮网络革命的序幕。

       Napster是由Napster公司19岁的大学新生绍恩·法宁开发的一款音乐共享软件。该公司开创性地在互联网上推出了音乐交换服务,用户只要在Napster.com下载这款免费的软件,就可以搜索到其他用户计算机里存储的MP3文件,并从那里免费获得该文件,当然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MP3文件提供给其它用户。这种免费而又方便的服务普遍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自去年该公司成立以来,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000万。而这项服务开创的伙伴观念迅速使P2P风靡全球。

      那么,到底什么是P2P呢?P2P的英文全称是“Peer to Peer”,其中Peer是“同等的人、伙伴”的意思。国内的媒体一般将P2P翻译成“端对端”或者“点对点”。长久以来,人们习惯的互联网是以服务器为中心,人们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浏览服务器回应的信息。而P2P将以用户为中心,所有的用户都是平等的伙伴。相隔万里的用户可以通过P2P共享硬盘上的文件、目录乃至整个硬盘。所有人都共享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将使互联网上信息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P2P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的方式,使人们对于开放的、自由的互联网的理想变为现实。

      而P2P技术第一次让个人计算机和高贵的服务器平起平坐,让PC焕发了新的活力。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你不再需要到别人的网站申请免费主页空间和Email,你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实现这些服务。无论走到哪里,你都可以使用上网设备(例如WAP手机)读取办公室或家里的计算机上的文件。凡此种种,P2P改变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在Napster的盛名之下,你如果认为P2P仅仅是一种文件共享方式的话,那么,你的思想也未免过于狭隘了。P2P技术可以让所有的用户共享计算机上的各种资源(例如CPU、打印机等等)。一年多前,国内的多家媒体都刊登了一条不起眼的报道:你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参加SETI@HOME的探寻外星人行动。

       SETI@HOME项目是P2P应用的又一成功典范。该项目在1999年年初开始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200万台个人电脑组成计算机阵列,搜索射电天文望远镜信号中的外星文明迹象。项目组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种计算方法已经完成了单台计算机345000年的计算量。

      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P2P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它只是分布式计算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罢了;而在另一方面,P2P也是原始互联网的回归。在九十年代初万维网(WWW)作为一种全功能公告牌和商业交易所之前,互联网用户是直接向对方索要文件的。其实在我们现代的网络生活中,也时时未能完全离开过这种用户与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的方式。在局域网中,我们经常使用的网上邻居就是一种典型的P2P的通信方式,而广为网民所欢迎的icq和oicq也是P2P思想的一种应用。

      但是,直到有一天,当Napster开始向人们展示P2P美好的前景的时候,当SETI@HOME开始向人们展示P2P的巨大潜力的时候。人们才忽然恍然大悟,开始意识到在P2P带来的无限商机,P2P才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风靡全球。连网景创始人Marc Andressen也将这看作自网景浏览器面世以来最重要的发明;雅虎总裁Jeff Mallett则承认:P2P将改变传统公司乃至现有网络公司的运作模式;Intel公司则预言:这是一场新的计算革命,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二.P2P的赢利之路

       有人说,每六个月,硅谷都会为一种新技术的诞生而激动。媒体疯狂炒作,大大小小的公司便蜂拥而上,腰缠万贯的风险投资商也将钞票大把大把地撒在上面。但结果呢?个别幸运的公司经过拚搏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个别公司被某个大公司收购,而其它所有的公司都会土崩瓦解,同一些新名词新概念一道随风而逝。

      刚刚过去的2000年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全面溃败的一年,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渴望一夜暴富的投资者开始变得谨慎和理智。所以,相比Peer to Peer的说法,人们更愿意把P2P称为Path to Profit(赢利之路)。

      那么,在网络经济江河日下的今天,P2P能够不负众望,力挽狂澜吗?谁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几种稍见希望的赢利模式日渐清晰。

    ·Napster模式 短短一年,在各种大大小小的P2P公司之中,Napster已经堪称“爷爷”了。它让用户以自由、开放的方式交换文件,这种深得人心的服务使Napster的用户数量以指数爆炸的速度迅速增加,目前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地,一种思路就是通过在软件上显示赞助商的广告赢利。这种赢利方式和现在大多数门户网站的赢利方式基本相同。因为P2P的用户众多,所以广告投放量也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有较好的赢利前景。但是,Napster却没有通过这种经典的赢利模式获利,也不打算把赢利的砝码永远压在这种模式上。

    ·Lightshare模式

      作为一个刚成立不久的P2P公司,Lightshare的赢利方法是在P2P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用户可以在P2P网络上购买或出售商品。用户可以搜寻待售商品信息或者列出自己欲售商品的信息。待售的商品保留在出售者的计算机里,但中心服务器上动态地保存该商品的相关信息,以供其它用户查询。在Lightshare开展的服务中,初期的交易商品只包括数字文件,但是以后将逐渐扩展到其它领域。这种赢利模式目前存在着管理、计费、安全等方面的困难。

    ·Popular Power模式

       Popular Power公司大量收集处于工作间隙的PC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集群技术产生超级计算能力,供高强度计算工作和大型研究项目使用。在Popular Power的模式中,用户被要求在他们的PC上安装一个特制的屏幕保护程序。当屏保运行时,Popular Power就会向这些用户的PC分配工作负载。用户每月将收到一定数额的报酬作为对他们的闲置计算资源的使用费。我们可以把Popular Power模式称为“水利电站”模式——汇流百川,蓄势而发,也可以将其称为“商贩模式”——通过贩卖个人计算机的闲置资源来获取利润。

    ·DataSynapse模式

       DataSynapse公司赢利的方法是“网格计算”,它把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利用它们的闲散资源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表面上看,DataSynapse模式和Popular Power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贩卖空闲的计算机资源。但是DataSynapse将“网格计算”构建在合作企业之间的内部网(Intranet)上,而不是互联网(Internet)上。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互联网的带宽狭窄、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把目标用户定位在企业用户中,有较大的赢利把握。

    ·综合模式

      综合模式是将上述的两种或多种模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供更好的P2P服务。也可以把P2P同其它的商务模式(如B2B、ASP等)或者网络技术(如搜索引擎技术等)相结合,探索新的赢利模式。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无法预见或无法定论归类的赢利模式。因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人们对P2P的认识都很不完整。有人把人们现在对P2P的认识比作“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看清了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完整的认识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渐渐形成。

      除了单纯的赢利之外,对投资者来说,P2P的引力还在于它零成本、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上。虽然Napster几乎从未做过广告,但是其用户数量却得以暴涨,这和以前的电子商务网站大不相同,也是其它网络服务无法敢企及的业绩。

    三.P2P的尴尬与困境

      虽然P2P是一片充满赢利希望的热土,但为什么多数渴望暴富的投资者面对P2P的诱惑却踌躇不前呢?除了他们在经历纳斯达克的风雨洗礼后变得更加谨慎之外,除了P2P的赢利模式尚处在无法验证的摸索过程以外,P2P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亟待克服的困难:

    ·版权问题

      就像Napster的出现冲击着唱片公司的利益一样,大多数P2P服务都将不可避免地和知识产权发生冲突。Napster险些被联邦法院强令关闭,直到今天仍然因身陷版权官司的沼泽之中吉凶为卜。尽管美国唱片协会等一些组织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保护知识产权,但是,每一个提供文件共享服务的P2P公司都不得不认真审视P2P网络面临的版权问题。

    ·管理困难

       P2P网络的精髓在于其“乌托邦”式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给了用户更多的自由,但是这也陷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困境。可以想象,缺乏管理的P2P网络将会成为病毒、色情内容以及非法交易的温床。许多P2P公司打算通过P2P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但是付费问题、流量计算、商品价值的验证等等都是一时很难克服的困难。

    ·垃圾信息

      由于P2P网络的用户众多,当某个用户进行搜索时,自然会得到大量的搜索结果。而除了少数有用的信息以外,其它大多数的信息可能都属于垃圾信息。在缺乏统一的管理的情况下,P2P网络很难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用户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现在已经有公司尝试着将人工智能技术、专家数据库技术引入P2P网络中,希望能够克服垃圾信息的困扰。

    ·吞噬网络带宽

       P2P使网络变得空前活跃,大多数用户愿意利用P2P网络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这将大量吞噬网络带宽,特别是在大多数用户更喜欢传送大体积的MP3文件、视频文件的时候,这个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在我国,网络带宽较窄成了P2P应用难以逾越的障碍。不过,业界人士都把2001称为“宽带上网年”,希望宽带上网能够彻底解决P2P网络面临的带宽危机。

      除了上述的缺点以外,P2P网络还是一种比较脆弱的网络:在P2P网络中,服务器不再是网络的中心,但是仍然协调着整个网络的工作,服务器的瘫痪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不难想象,一个拥有众多用户的P2P网络将会成为黑客的攻击目标,这将极大地威胁P2P网络的安全。

      但是,P2P并不是先天缺钙。作为一个刚刚展露头角的新技术,P2P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后天的营养补充,P2P会强壮并且最终成熟起来。

    四.P2P业者在行动

      尽管P2P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尽管大家对P2P还缺乏赢利的信心,尽管很多人担心P2P仍然会步B2C、C2C等各种商务模式的后尘。但是,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踏上了P2P之路。

      英特尔公司一直是P2P技术的狂热鼓吹者。在过去的十年中,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开发人员充分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工作站上的1万台PC的闲置硬盘空间和计算能力,从而省去了一大笔购买高档计算机的费用。该公司声称,使用P2P计算技术使公司节约了超过5亿美元的经费。英特尔已经联合世界多家知名的高科技公司组成了一个新的工作组,以便以更强大的实力构筑面向商务环境的P2P体系。

      在英特尔的P2P工作组的成员中有IBM、惠普等公司。这两家公司在2000年9月共同推出了一种开放存储技术,这一存储技术利用了P2P技术,可以方便地从用户的硬盘向服务器上复制数据。惠普公司还把P2P的立足点放在打印技术上,该公司新推出的网络打印技术可使用户通过P2P网络共享打印机。

      而在另一方面,那些没有加入英特尔的P2P阵营的IT巨头,也开始了P2P的尝试。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开发了一种叫做Publius的网络印刷系统,可以让匿名用户在P2P网络上保存加密的文档。而微软也丝毫不敢落后,在下一版本的Windows中,微软将通过家庭网络向导将多台计算机以P2P的方式相互连接起来。

      和这些IT巨头相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公司似乎更加引人注目。他们脑中揣摩着最新的思想,整天奔波在风险投资商和客户之间,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着P2P的赢利之路,也在用勇气和胆略诠释着P2P的真正含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面对P2P,每一家公司的做法都不尽相同。下面,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其中几个典型的P2P公司,窥一斑而见全豹,对我们全面理解P2P一定会有所帮助。

    ·Flycode

      Flycode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有雇员35人。该公司开发了一种软件,可以传送视频和图像文件。和Napster不同的是,文件可以来自普通用户,也可以来自商业用户。商业用户可以在内容中加入广告或者直接将文件定价出售。同时该公司打算开发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用以保护知识产权。该公司的赢利方法是一方面收取广告和赞助者的费用,另一方面收取商业用户的服务和管理费用。

       2000年7月,该公司得到了250万的种子资金。它的CEO Bill Bales是Napster的创始人之一,也是Napster最早的投资者之一。由于创始人经验丰富以及与投资商关系密切,Flycode公司可以立即开始文件共享服务,并有望取得较好的业绩。

    ·InfreaSearch

       InfreaSearch成立于2000年,目前有雇员15人。该公司开发了一种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在P2P网络搜索和传送文件。该软件有两种版本——大众版和企业版。大众版可以使用互联网上,而企业版则主要用于企业或者多家合作企业的内部网和外联网上。InfreaSearch网站搜索P2P网络上的内容和产品,并建立供用户使用的动态目录。该公司的赢利方法是对用户按照流量或按月收取服务费。

       2000年6月,该公司获得了第一轮大约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该公司将P2P动态更新的理念和传统的搜索引擎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但是,能不能建立一种可靠而且可以赢利的商业模式技术,人们拭目以待。

    ·Interbind

       Interbind公司成立于2000年,目前有雇员10人。该公司将P2P技术和B2B的商务模式结合起来,为B2B商务公司开发P2P网络和分布式计算软件。该公司的软件可以使B2B用户实现文件共享,并在P2P网络上进行合作。该公司打算从软件注册、以及文件备份、档案管理等各种服务中赢利。

       2000年3月,该公司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Interbind已经描绘出可行的P2P商务前景,让人刮目相看。

    ·Kalepa Networks

      Kalepa Networks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雇员7人。该公司开发了建立P2P网络和分布计算的软件,可以帮助其它公司建立P2P网络。该公司以前曾为用户提供客一定制的互联网搜索服务。该公司的赢利计划是在前期收取用户的软件注册费,后期则收取用户的事务管理费。

      2000年4月,该公司获得了第一轮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希望在2000年年底获得5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该公司目前的发展战略尚不甚清晰,它及时地转向P2P领域,不知是明智之举还是愚蠢之举。

    ·Lightshare

      Lightshare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雇员17人。该公司的目标是在P2P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用户可以在P2P网络上购买或者出售商品。用户可以搜寻待售的商品清单或者列出自己希望出售的商品清单。待售的商品保留在出售者的计算机中,但中心服务器上动态地保存该商品的相关信息,以供其它用户查询。初期的商品只包括数字文件,但是以后可以是其它各种产品。公司打算通过对交易的管理,从而控制盗版行为,也打算通过注册的方法确保用户对其出售商品的拥有权。

      该公司在1999年7月获得了16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和其它的P2P公司相比,该公司与传统的电子商务有着更多的联系。目前,该公司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吸引并留住客户,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Napster

      Napster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雇员45人。该公司开发了一种可让用户搜索并共享MP3文件的软件。1999年12月,美国唱片协会起诉Napster侵犯版权,7月份,联邦法院判决Napster停止这项服务,但两天后,联邦法官又同意暂缓判决的执行。公司希望通过与唱片公司的交易获利,也希望从出售CD中赢利。

      尽管是P2P公司中的“大哥大”,并且拥有3000多万用户,但是,公司目前尚未赢利。该公司在1999年2月获得了2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2000年5月,又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第一轮投资。该公司将P2P带入了网络世界,但是难解难分的官司将最终决定公司的命运。

    ·NextPage

      NextPage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雇员160人。该公司主要为P2P网络开发软件,和其它的P2公司不同的是,该公司不是将计算机和计算机相连,而是将文件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相连。该公司打算向用户收取软件注册费用、咨询费以及事务管理费。

      1999年7月,该公司获得了1600万的第一轮资金。和Napster不同,NextPage把目标用户定位为愿意付费的商业用户上,该公司宣称在2001年第3季度即可赢利。

    ·OpenCOLA

      OpenCOLA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雇员50人。为P2P网络和分布式计算开发开放源代码(OpenSource)的自由软件。该公司的软件OpenCOLA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从而提供更好的搜索结果。而软件COLAvision则可以在用户指定的目录内搜索视频和MP3文件,也可通过服务器广播用户选择的文件。该公司打算开发能同时在Gnutella、 Napster等P2P网络和其他搜索站点同时搜索并阅读文件的软件。该公司计划从用户的交易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2000年5月,该公司的获得了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提供高级搜索技术,使它有别于其它的P2P文件公司,该公司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避免版权纠纷以及如何赚钱。

    ·Pointera

      Pointera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雇员10人。与其说该公司是个P2P公司,不如说它是一个ASP(应用服务提供商)。该公司在2000年10月开始为商业网站提供具有P2P能力的服务。该公司的目标用户是普通消费者、入口网站、电子商务站点。

      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尚未赢利。1999年3月,该公司获得了第一轮200万美元的投资,并可望再融资1000万美元作为第二轮运转资金。该公司提出的概念非常吸引商业用户,但是缺乏一个清晰可靠的反盗版方案使其无法和知名的入口网站合作。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