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日本的“泡沫”代价

    技术2022-05-11  16

    日本的“泡沫”代价

    2007年5月28日

       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井村喜代子对“泡沫经济”下了一个定义,她说:“在实体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的情况下,资产价格与土地价格同时异常膨胀,这时的经济就可以认为是进入到了泡沫阶段。”

       日经股票平均价格从1973年的4,759日元上升到1983年的8,807日元以后,日本经济开始进入泡沫阶段,到1989年已经达到34,043日元,当年12月底一时升至38,915日元,进入到了极限。土地价格则在股票价格走低以后持续升值了一段时间,基本上到了90年代初才进入到了最高点。以后是一落千丈,日本进入“失落的十年”。现在日本经济上出现了复兴兆头,但已经不能让所有日本人共同享受复兴的快乐,贫富悬殊越拉越大。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在黑暗中摸索了十余年才走出黑洞,体力不支的企业、个人,似乎已经永远不能从黑暗中走出来了,日本经济再发展也与他们无缘。安倍晋三在去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时,反复强调过要给那些失败的人新的机会,但到目前为止,日本社会似乎没有改变贫富差距,泡沫后遗症还在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银行损失最惨

       最能牵动股票价格上扬的莫过于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了。银行绝对不会破产,这曾是日本的一个神话。在战后四十多年的历史中,包括中小银行在内,曾经发生过银行间的合并等等,但从未发生过银行的破产。80年代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疯抢银行股,日本的银行也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银行。

       1990年7月的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一个世界银行排名,前10名银行中,日本占了8家,前20名中,更有14家。世界上的最大银行基本上都被日本垄断了。在《财富》的排名中,第一至第七位均为日本银行:第一劝业银行、住友银行、富士银行、三菱银行、三和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农林中央金库。

       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还有谁能从《财富》世界银行排名中找到上述银行的名字吗?90年代盘踞世界银行顶峰的那些日本银行,除了农林中央金库这个名字还残存以外,其他银行的名字已经在失落的十年里完全消失了。人们只能从一些现有的银行中,偶尔找到一丝旧银行名字中的余韵。

       银行不仅会倒产,而且最严重地拖累了日本经济的后腿。

    大企业、富人在劫难逃

       日本在进入泡沫经济以前,已经有诸多的制造业大企业跻身于世界500强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人熟悉的丰田、日立、松下、日产、东芝、三菱等等,在世界制造业500强中分别占据了第6、9、12、17、24、42位,其他的如新日铁、日本电气、富士通等等,也都抢占了前50名。第51到500名之间,日本企业有几十家名列其中。

       在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上述企业与银行不一样,大都幸存了下来,但除了丰田以外,第9位的日立在2007年3月底的结算中,损失2000亿日元,第17名的日产已经并入法国雷诺的麾下,由洋人戈恩统帅了。戈恩虽然能暂时挽救日产的命运,但到了2007年4月26日发表结算时,日产收益开始减少,实现走强依然困难不少。

       那些在泡沫形成期,以资产担保从银行借钱买股票的人,把房地产、企业全部抵押出去以后,如今依旧没有从旧时的高额利率、股票暴跌后的困境中走出来。

       现在中国终于有了能够跻身于世界500强的银行、能源、通讯企业了,但在制造业方面还根本不能和20年前的日本比拟。中国的泡沫经济崩溃后,银行能源通讯企业的倒产也将更沉重地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伤,原本不够强大的制造业,其走向恢复的时期将不会是短短的“失落的十年”。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政局的激烈动荡、偿付出的天文数字般的金钱损失、长长的十几年失落、至今不能在学术文化等软实力上取得进步的悲惨境遇,这些让整个日本国民饱尝了辛酸,除了付出这个代价外,什么也没有得到。

       中国如果出现泡沫经济,泡沫的崩盘或许将带来更加悲痛的结果。

    原载《环球在线》2007年5月16日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2007-05/16/content_873854.htm /*评     日本当年的情况是和中国当下的情况极其类似的。无论是从股市楼市的虚假繁荣,老百姓对投资产品的过度乐观,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贸易顺差和通货膨胀。     与当年不同的是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政策与当年日本政府正好相反。当年日本政府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妄图通过扩大内需来限制对投资性资产的狂热,结果是得其反。中国政府07年来若干次加息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即采取紧缩性政策,以及尽全力维持人民币升值问题。     问题是经济调控能力究竟有多少。国外热钱且不说,本国老百姓的投资预期恐怕政府目前都很难摆布。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增多,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玩法可以参与相关金融产品的投资,这无疑又加大了金融产品吸收资金的范围。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泡沫也许还未到极致。也许政府打算与泡沫一搏,利用泡沫来有效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但作为一个理性投资者,应当非常清醒的认识当下中国经济状况。历史是一面镜子。类似的经济泡沫状况在日本和台湾均有出现。作为一个刚刚开放不久,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的新鲜处女地,这肯定是若干国外经济巨头垂涎已久的猎物。看看他们以前的行为,我们显然不会幻想他们对我们有多么仁慈。     汲取日本的教训,是相当必要的。从本文可以看出,在这种高泡沫风险下的短线投资应该更加偏向于一些投资热点行业。但也应该注意到,越受到投资关注的行业,其泡沫也越多,也越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长线投资的话,应该投资与更加偏向于实业的行业。 */  

    最新回复(0)